上海一群业余演员成功演出专业歌舞剧
原标题 [上海一群业余演员成功演出专业歌舞剧]
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电(吴振东)上海市中心的大宁剧院,歌舞剧《田山歌·金山卫》22日晚在此首演,高亢而略带悲怆的田山歌响彻全场,全场观众凝神聆听,而后,一些老年观众跟着哼唱起来。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艺术水准很高的歌舞剧里,竟然没有一个演员是专业的:
女主唱:陈国华,50岁,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星火村农民、“国华打印店”老板;
男主唱:沈红霞,58岁,金山卫镇鱼塘承包人;
领舞:朱美新,41岁,金山卫镇工商所干部;
伴唱:张引连,49岁,金山卫镇张桥村农民;
……
来自上海郊区金山卫镇的50多名业余演员,白天上班、干农活,晚上合练,历时四月,终于站到了城市的大舞台上。
《田山歌·金山卫》分春、夏、秋、冬四幕,围绕水稻春播秋收的“一生”,展示了农耕时代上海农村田间的劳作、生活、祭祀等场景,采用田山歌、钹子书、舞草龙、舞花灯等多样艺术形式,把观众带回了那悠远的岁月。
晚会主创、金山区文化馆退休职工王海忠介绍,田山歌是一种以水稻四季收种为题材的传统民歌,上海金山、青浦、松江等郊县在明代时已广为传唱。
导演应龙也是金山卫人,几年前从上海歌剧院退休。今年初,镇上文化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家乡的山歌传承发展,他欣然应允,拉上同样喜好艺术的妻子,很快开始了先期创作。
导演组这次从上百首田山歌中选择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登台,并加入舞蹈和舞台效果。“在尽量保留原始曲调的同时,开掘出田山歌新的感染力。”应龙说。
金山卫田山歌曾经声名远播,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会唱、爱唱田山歌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上海田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山卫镇党委委员陆佰君说,排练《田山歌·金山卫》,“就是为了抢救这一区域民间历史文化。”
演员张培今年23岁,是镇上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手机里装着流行歌曲,很多农具也叫不出名字,这次参演《田山歌·金山卫》后,唱起田山歌来格外投入:“美丽的家乡用流行歌可唱不出,田山歌旋律优美,你也会听上瘾的。”
许多老年观众说:现在身在城中,但听这些歌时,闭上眼睛,似乎又回到了过去--天蒙蒙亮时,院子里公鸡在打鸣;耕耘在稻田里的牛叫声;稻田里的蛙鸣声;泥土吮吸雨水的声音、稻谷抽穗扬花的声音……
陆佰君说,重新整理、改编田山歌,不仅仅是为了怀念,更多的是传承和弘扬,“《田山歌·金山卫》的实践证明,只要努力,最基层的文化创造活力也能被激发出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