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大规模考察长江江豚种群
原标题 [中国首次大规模考察长江江豚种群]
新华网武汉12月24日电(记者熊金超 黎昌政)12月24日,中国首次大规模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活动顺利完成。历时40多天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干流宜昌至上海往返3400公里的江段,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与6年前相比,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印证了中外专家的担忧。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长江江豚是中国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6年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鱀豚在长江消失以后,长江江豚生存环境的保护开始引起了中外科学家的关注。近年来,令海内外水生动物保护专家担心的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江豚种群规也面临灭绝的威胁。
此次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24日在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考察结果符合科考前的推测,印证了我们的担忧。应尽快将江豚由濒危级提高到极危级。”
据介绍,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的2012长江淡水豚科考活动,首次在长江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对长江江豚的生存状态与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此次科考发现,除两湖北地区江豚种群数量锐减外,在长江干流宜昌至上海往返3400公里的江段,科考队目视发现江豚380头次,声学考察发现172头次,与2006年考察相比,江豚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王克雄介绍说,在宜昌至上海的单程航行中,声学考察共发现91头次江豚,而2006年科考同样航程中发现了177头次。2006年科考时在鄂州至南京江段,每天发现60头次以上,现在最多一天只发现了45头次。
“江豚种群具体数量,将经过后期两个月左右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后得出结论,届时将公布结果。”王克雄说,“此次考察发现江豚分布区域与2006年大致相同,但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斑点化的趋势。”
“初步分析认为,这种分布形态可能和码头区饵料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系。”王克雄说,“长江干流码头港口区域,航运非常密集,对江豚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江豚生存空间大大压缩。”
此次科考过程,科考队全程统计到航行货船9643艘,作业渔船736艘。长江干流,尤其是下游区域货船作业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半小时有近50艘货船。在镇江至江阴江段,半小时货船密度高达105艘。
“这么密集的航运,对完全依赖声纳系统生存的江豚来说,是潜在的致命威胁。”科考队成员、WWF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博士说。
相对而言,考察队在未通航的夹江、汊道里发现了相对集中的江豚种群,比如在宜昌胭脂坝发现了3头,鄂州江段发现了3头,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8头。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和夹江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少有关。
2006年,科学家对白鱀豚种群进行大规模科考后判断,江豚种群数量正在步白鱀豚后尘,可能每年以5%-10%的速度下降。科考队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说:“这一判断目前已初步得到证实。如果没有好的保护措施,15年内可能在野外很难再见江豚。”
王丁介绍,下一步,考察队将根据有效数据量、江豚分布密度、江面宽度、航行长度、面积等数据综合分析,统计出长江中下游江豚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农业部出台《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据了解,为保护好江豚,有关方面将在长江监利段河王庙故道另建一个迁地保护点。目前已做好选点调查工作,2013年将正式启动筹备工作。另外,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还将在梁子湖新建一个人工繁殖中心,3至5年内完成。
作者:熊金超 黎昌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