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广州12月25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粤考宣)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和专家座谈,就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意见再次听取意见。参加座谈的专家普遍认为,虽然“异地高考”政策释放出积极的破冰信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广东实际情况,必需稳妥推进。
不仅仅是教育问题
省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高凌飚则认为,造成今天教育不均衡、不公平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允许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这件事不仅仅是教育体制内部的问题,还涉及户籍管理、社会治安、税务分配、教育投资、人事编制等许多方面。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保证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省人大代表、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说,高考不设门槛,异地高考就可能演变成“无限制的高考大迁徙”。人口的流动应当理性,不能鼓励许多人一味地冲着大城市去,否则,大城市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明显。
要考虑广东承载能力
省人大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李玉忠列举了一组数据:我省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365.4万人,其中外省户籍188.1万人,占全国1/6,不但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且每年增加20多万人。如果政策制定不当,将会促使外来人员的不合理流动。如果造成人口都往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是不符合我国实际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省、一个地区能够承受和接纳得了全国性的人口流动。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是既要照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随迁地的高考需求问题,也要考虑到广东省的实际承载能力。
“异地高考”应稳妥推进
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表示,“异地高考”中流出地和流入地受影响程度不一样,流出地不存在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对当地考生利益没有冲击,矛盾不突出。而对流入地,如果条件没有成熟,贸然放开“异地高考”,会造成教学资源完全错乱。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异地高考政策,为纾解就学压力和兼顾社会、个人多种要求,进行创新设计。例如对职业教育,年限的安排可以优先考虑等;可以充分吸纳多年来广东在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探索成果,如积分入户和居住证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上,应该积极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距,真正实现人有所居,人有所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