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祁迟双有一个50多年的“文学梦”,这个山西原平大山深处的一位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与黄土为伴,一手握笔写打油诗,记录自己走出校门回到农村后国家和自己人生的五十余年间变迁。 吕玮 摄 中新网忻州12月27日电 题:山西72岁农民的文学梦:有生之年想给爷爷的爷爷写剧本
作者吕玮
“留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在我有生之年,我想给我爷爷的爷爷写个剧本,再出本个人诗集。”居住在“爷爷的爷爷”传下来200多年的老房子里,须发皆白的祁迟双盘坐在家里的土炕上,数说着有生之年的愿望。
72岁祁迟双有一个50多年的“文学梦”,这个山西原平大山深处的一位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与黄土为伴,一手握笔写打油诗,记录自己走出校门回到农村后国家和自己人生的五十余年间变迁。
26日,记者驱车前往祈迟双位于山西原平西荣华村的家。穿过低矮的门洞,一个典型的北方的农村小院显露出来,薄雪覆盖在脱了籽的玉米芯,堆放在屋檐下,偶尔听到墙角的几声犬吠。屋里除了一台21村的彩色电视机,桌椅板凳,灶台土炕,都散发着时间的味道。
“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农业税免除了,公路修到家门口,每月还能额外领到老人津贴。除了收获8亩地玉米,闲暇还能出去打零工。”祈迟双指着门口的平的反光的水泥硬化路说,“我很满足了”。
“美丽中国小康户,炎黄子孙都回家。”记者来到时,他拿出梳理2012大事件的“手稿”,偶尔朗诵几句,其中“十八大”的召开,令他感触颇深。此外,还有丰收的喜悦、钓鱼岛事件、山西召开晋商大会、罗阳在“辽宁舰”上突然逝世等相关作品。
祁迟双的“文学梦”开始于中学时代。老人讲述,他的语文老师苏良桂曾是张学良的第一秘书。“苏老师讲课很有风采,学问深厚而且很有味道。只要是他的课,都会有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趴在窗户上听,也让我一个农民竟然觉得文学是那么有意思,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诗词歌赋这类东西。”
“得益于老师教诲,我最爱写的是绝句,类似于杜甫白居易的那种。”祈迟双说,他们的作品平易近人、贴近生活,通俗不喧哗。“或许,我就是那个"下里巴人",记录一点对社会和自己经历的感触。”
中学毕业后,祁迟双进入一所水利中专学校。“那时我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写诗出黑板报,每个月还要给报社投稿两篇。”想起往事,老人语气加重了。
水利学校毕业后,老人回到农村,娶妻生子,和老伴高变根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高变根说,从二人认识结婚开始,从没有放弃过对文学的追逐。除了干农活,老伴闲下来就爱提笔写字、看书读报,“哪怕是在六十年代初吃不饱的最困难时期。”
“那时候,饿的我浑身浮肿了,一点精气神也没有。但是刚刚步入社会,总是有很多感概,我都会抽空写下来,寄到报社发表。”
目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给祖先写个剧本。他讲述,“爷爷的爷爷”祁禄出生在道光年间,曾是一个登徒浪子,嗜赌成性,惹怒全家之后,躲避父亲家法,逃到关外后痛改前非,在内蒙开荒作业,勤俭致富,多年后富甲一方。“我连名字都取好了,就叫《金不换》吧,希望能激励后代和身边的年轻人。”(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