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1500名村民12年前为鹤远徙 新家园遭野象群闯入

2012年12月28日04:42
作者:吴通清 云南
原标题 [候鸟人生 12年前为鹤远徙现在面临与象争食如何求得人与自然间的平衡]
候鸟人生

  12月12日,云南昭通大山包跳墩河边,天气寒冷,邵聪荣牵着马匹等候游客。2001年3月,为腾出家园给黑颈鹤,他家曾搬迁到1000公里外的滇南江城县。由于他背有残疾,没法耕种,一年后返迁。

12月12日,云南昭通大山包大海子边的黑颈鹤。每年,一千多只黑颈鹤从青藏高原飞到这里过冬,直到次年春季才离开。大山包为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12月12日,云南昭通大山包大海子边的黑颈鹤。每年,一千多只黑颈鹤从青藏高原飞到这里过冬,直到次年春季才离开。大山包为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来源:潇湘晨报

  12年,1000公里,从此滇南与滇北。这场关于家的迁徙,承载的内容太多:如何求得人与自然间的平衡?如何维系人伦与传统?如何在“不折腾”中推进民生?迁徙者们的候鸟焦虑,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文、图/本报记者吴通清 云南报道

  12月12日,云南昭通大山包乡跳墩河边,海尾巴村村民邵聪荣牵着马匹等待游客。

  天空很蓝,阳光很好,但遮掩不住滇北高原的寒冷,邵聪荣的脸冻得通红。

  差不多12年前,为了给黑颈鹤腾出家园,他和大山包1500多名村民远徙滇南。那是个温暖而陌生的所在,但对他和很多移民来说,还是更习惯大山包的寒冷,即便它贫瘠。

  有人回迁了,有人选择留下。无论何种选择,他们都需经历筚路蓝缕的艰辛。

  日子逐渐有了盼头,但滇南的移民迎来一群不速之客野象。回迁者们也面临隐忧:居住在大山包核心景区的人有可能再次面临搬迁。

  滇南滇北的人都发出同一个疑问:12年前为鹤迁徙的事情,会不会再次发生?

  “把家园让给候鸟后,人也成了候鸟。”有人感叹。

  鹤进,人退

  快十二年了,费家老大费家洪依然记得那个寒冷的清晨。

  那是2001年3月,农历刚过正月十五。海拔3000多米的滇北高原大山包,寒风刮在脸上有如刀锋般锐利。

  世代居住在跳墩河边的费家五兄弟很早就起了床。他们在祖宗牌位前磕头,烧了最后一炷香。

  简单吃过早餐,五兄弟背起包裹,扶老携幼离开老屋。

  离开,为了给“神鸟”更好的家。

  当地人眼中的神鸟,学名黑颈鹤,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是一种身姿优雅的生物,黑颈、白身、黑尾,有着细长的双腿。

  由于跳墩河及大海子的滋养,大山包形成高原湿地,成为黑颈鹤的越冬地。1990年,这里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升为省级,2003年升为国家级。

  费家兄弟等多名当地人称,他们祖上100多年前就逃难到了大山包。但他们承认,黑颈鹤比祖先们来得更早。

  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原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昭荣称,大山包有人的历史才100多年,而史料记载,黑颈鹤已至少在此栖息了190年。

  不论谁先谁后,至少100多年来,大山包就是当地人与黑颈鹤共同的家园。

  但矛盾始终存在,核心焦点在于人鸟争食。

  每年10月底11月初,黑颈鹤会从遥远的青藏高原飞临大山包,直到第二年开春3月才离开。

  农历正月,村民会准时种下燕麦,二月则种土豆。这两样东西,是村民生存之本。但刚种下去的燕麦和土豆很快成了黑颈鹤的美餐。

  村民说,一只鹤发现地里有东西吃,就会引颈高呼,同伴很快聚集,整块地的燕麦或土豆种子被啄食一空。

  村民想把黑颈鹤赶走,但顾此失彼。他们在地里扎起假人,但很快被黑颈鹤识破。村民说,黑颈鹤甚至摸索出人们种植的规律,每隔多少厘米就能准确地啄食到种子。村民反复补种,黑颈鹤反复啄食。

  大山包自然条件恶劣,黑颈鹤的食物不多,与人争食是生存所需。

  村民们束手无策:打死一只黑颈鹤,有可能坐3年牢。而且当地一直视黑颈鹤为“神鸟”,认为伤害神鸟会遭报应。

  随着保护区级别的逐步提升,立法的跟进,护鸟效果越发明显。王昭荣说,在大山包观测到的黑颈鹤,已从最初的3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只,这里成了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鹤进,人退。

  2001年,随着当地政策的出台,村民开始接受搬迁方案。

  当时,大山包移民搬迁涉及全乡5个行政村300多户、共15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费家兄弟所在的合兴村人。

  远徙,1000公里

  那天早晨,费家兄弟顶着寒风,步行五六公里抵达乡镇,然后坐上大巴,前往新家。

  新家在滇南思茅地区(现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滑石板村,距大山包1000多公里,超过黑颈鹤800公里的迁徙距离。

  跟费家兄弟一样,尖嘴屋基村人张开发也在第一批100户移民之列。

  搬迁前,他把家里的两头牛、两匹马卖掉了,一头牛只卖五六百元,一匹马只卖两三百元。住了几代人的老屋也卖给不搬的人家当柴烧,“当时有种说法,如果不卖,就有可能被挖机给拆了。”

  临走前,张开发抱着年迈的父母哭泣,约定“如果那边好”,就把老两口接过去。随后,他与妻子背着简单的生活用品上路,手里牵着6岁的小儿子,身后跟着两个女儿。

  他说,上车前,有人跪在地上磕头,有人在包里带上一把自家地里的泥土。有人走,有人送,哭声不断。

  也有一些人没有太过伤心,毕竟大山包太冷了,他们的目的地,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移民分三批前往,包括带队领导、开道民警及随队医生,差不多每一批都有20部车。车身外挂着“移民搬迁光荣”的横幅。

  司机轮班,车队日夜兼程,一直走了三天两夜。这是其中绝大部分人平生最长的旅程,江城成为他们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下车后,很多人晕车、呕吐。

  车到江城县整董镇,每家每户派代表抓阄分房。

  新房由空心砖砌成,里面空无一物。

  当时正值雨季,移民们只好临时搭个灶,睡觉则打地铺。有的一家五六口人只带两床被子,虫和蚂蚁爬来爬去,加上骤然从高寒地区来到溽热的滇南,他们很不习惯,几乎无眠。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其网站上介绍,大山包的移民搬迁,核心是“让家园于黑颈鹤”,“将迁出村民所留耕地全部恢复成草场,以扩大黑颈鹤觅食范围”。

  而当地政府在强调自然保护的同时,更愿意从异地开发扶贫的角度予以解读:大山包作为高海拔山区,年均气温仅6.2℃,自然条件恶劣,土地产出极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作为亚热带的江城,则地广人稀,植被丰厚,土壤肥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昭通市扶贫办异地开发科科长吴俊介绍,十年前,昭通下面的镇雄县就有130万人口,而思茅地区的江城县只有9万人口;从人均土地面积来看,江城是镇雄的1.5倍。

  在云南省统一部署下,昭通1996年开始了跨市州移民扶贫工作,至2001年3月,共转出1.6万人。当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尚有28万余贫困人口需要转移。

  不过,跨市州的异地扶贫开发工作在2005年戛然而止。吴俊称,主要是牵涉面太广。此后,异地扶贫开发工作仅限于县内进行。

  回迁,寒风亲切

  大山包成了过往。移民们有了新身份:江城县滑石板村人。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迥异的气候及自然环境。

  “热得受不了!”这句话成了移民们一段时间里的见面问候语。在溽热的环境里,很多人生了疮,痒得难受就抓,抓破了流脓,脓流到哪里疮就生到哪里。

  他们也喝不惯当地的生水,喝了拉肚子。有人把从老家带来的泥土放入水桶中,把水倒进去,置放一段时间才饮用。他们说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法子,喝这样的水不会再生病。

  张开发一家五口人都生了疮。如今,十几年过去,他的孩子都已成人、成家,但从此落下皮肤病。12月12日,潇湘晨报记者在他儿子张明阳的腿上、身上看到当年抓痒留下的疤痕。

  第二个考验,是完全陌生的生产方式。

  在大山包,他们以种植土豆及燕麦为生。到了滑石板村,他们没有田,只有地,只能改种玉米。

  今年34岁的宋世祥称,最初自己对种玉米一无所知。他上街买了锄头、柴刀等农具,然后向当地的哈尼族人、彝族人请教。他说,第一年,很多移民的地每亩收成只有五六百斤,而正常情况下,应该能有2000斤左右。

  江城的经济作物有香蕉、芭蕉、咖啡及橡胶等,种这些都得重头学起。面对满山的亚热带树林及杂草,移民们束手无策,只好采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

  水土不服、谋生艰难,一部分移民选择了回迁。张开发是最早回迁的人,他仅在江城呆了两个月。

  他说,当时他揣着给人挖玉米地20余天赚到的200元钱,带着两个女儿回了大山包。扣除路费及吃用,他只剩9元钱,买了两把面、两包烟后,几乎身无分文。

  虽然没钱了,但久违的寒风刮在脸上,他觉得很亲切。

  一个月后,妻子攒够路费,带着儿子也回来了。老屋已经卖掉,好在父母之前曾低价买下隔壁搬迁户的旧房子,张开发一家才有落脚之地。

  当年春节,张开发给一个昆明游客带路,对方看他境况糟糕,给了他3个小孩每人100元压岁钱。靠着这点钱,他买了三头猪崽,生活才慢慢起步。

  同为跳墩河边人,移民刘明太一家商议是走是留。七十高龄的刘母提出:“回去吧,这里我们不适应。”刘家7口人也踏上归程。回到大山包一年,刘母过世,葬入祖坟。

  费家五兄弟也开始分化:老大费家洪及老五费家树选择留下,老二费家文、老三费家礼及老四费家海回迁。

  张开发所在的尖嘴屋基村,搬迁了30多户,回迁28户,仅剩两户留在滑石板。

  合兴村共有218户移民。合兴村村主任孔令学介绍,三分之一的移民选择了回迁。

  按原计划,移民将在三年内落户。事实上,由于户籍及计生等资料的对接问题,他们直至2005年才得以正式落户。

  落户后,移民钟大华一家依然选择了回迁。他们是最后的回迁者。

  江城县扶贫办提供的资料显示,至2005年,大山包移民最终落户滑石板的共有261户,959人,的确有1/3的人口回迁。

  之前,当地政府曾组织基层干部及村民代表前往移民点考察,孔令学是其中之一,他称,考虑到两地气候反差太大,预料到会有人回迁。这也是落户时间延后3年的原因。

  创业,新江城人

  留在滑石板村的移民开始了新的创业。

  地里的玉米才种下去,家里每天都要开锅。宋世祥称,自己是第一个到镇上赊米吃的人。随后人们陆续跟着去赊米,今天几斤,明天几斤。滑石板村副主任李德金称,至今村民还欠着10万元左右的赊米账。

  当时,政府给予的生活补助是每人每天40元,移民们称共持续了半年时间。但江城县扶贫办称,发放生活补助费的工作一直持续到2005年。

  移民们最终战胜了当地的自然气候,适应了新的生产模式。如今,宋世祥开垦出玉米地20亩、甘蔗地10余亩、橡胶林50亩。

  费家洪的儿子费兴旺从部队复员回来,他2007年种了30亩橡胶,2010年又种了16亩咖啡林。今年,5亩咖啡林开始有了收成,获利一万多元。

  2005年正式落户后,他们不再叫移民,他们叫“新江城人”。

  江城县扶贫办副主任李红梅介绍,至2011年底,滑石板村261户人家人口已经增长到1118人。

  近12年后,回头去看当初的选择,不管是回迁者还是驻留者,大家都认为:从种地的角度讲,大山包远不如滑石板。特别是,再过几年,随着咖啡及橡胶等经济作物将有产出,“新江城人”的未来更被看好。

  但张开发说自己不后悔:“我回来不生病了,再穷都开心。”

  大山包也不是一成不变。近年,国家对大山包高原湿地及黑颈鹤保护区的投入逐步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也逐年提高。

  如今,张开发买了三匹马,其中两匹在景区内拉客人,他也成了旅游开发公司的一名保安,月薪1000多元。

  跳墩河边海尾巴村的邵聪荣背有残疾,没法适应江城移民点的挖地垦荒而回迁,如今也买了两匹马,每天守着马匹拉游客。

  然而,包括张开发及邵聪荣在内,他们又有了新的隐忧:居住在大山包核心景区的人有可能会再次面临搬迁。

  “去年,我听乡政府的人说过。”张开发说。

  野象来了

  隐忧不仅存在于回迁人的心头,“新江城人”也再次面对。

  去年10月18日,18头野象光临滑石板村,村民辛辛苦苦种下的橡胶及咖啡林被踩踏一空,大片大片的甘蔗成了这群不速之客的美餐。

  今年10月4日凌晨,“砰”的一声巨响,村民陆支林家的厨房被撞破,随后传来一连串锅碗瓢盆的碎裂声,吓呆了的陆支林急忙拉亮电灯,发现肇事者为一头小象,门外则散布着个头硕大的象群。

  消息传出,全村人陆续拉亮电灯,直到天亮无人能眠。

  江城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负责人张新永介绍,目前已在整董镇以滑石板村为核心的35平方公里范围内观测到2个野象群共38头野象,它们是从西双版纳迁徙过来的。张新永称,此处上一次发现野象群还是50年前。

  亚洲野象为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

  去年,为补偿野象给村民带来的损失,江城县政府支付了69.2万元。今年则以政府投保的形式给予赔付,其中,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赔偿标准为:稻谷2.5元/公斤、玉米2元/公斤、5年以下橡胶10元/株、咖啡5元/株、甘蔗700元/亩。

  滑石板村村支书孔令华称,按这个赔付标准,仅能解决损失部分的20%,只能叫补偿,而称不上赔偿。

  对此,张新永回应称,农作物这一块差不多能实现对等赔付,但对经济作物的赔付比例确实偏少了。

  江城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为云南唯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号称“一城连三国”,具备旅游后发优势,近年也强力推出边境游线路。

  自整董镇发现两个野象群后,已有人开始设想“观象游”或“人象合谐栖居”等旅游项目。

  “新江城人”开始担忧:我们会不会再次被野象赶走?

  12年前,他们把家园让给黑颈鹤,千里迢迢落户滇南,如今,命运又将他们置身于与野象争食的前沿。

  整董镇滑石板一带会不会设立野象保护区?张新永称,国内亚洲野生象仅有300头,此处就栖居了38头,从数量来说已经足够多,但目前其35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还达不到设立保护区的条件。

  他同时表示,不排除与精品旅游线相结合的可能性。

  不管怎样,“新江城人”又面临着更多的变数。

  “盲流”

  “新江城人”面临的变数,不只是野象。

  2006年10月,一场泥石流突降滑石板村,新康村民小组出现地基滑坡,生产生活受到重创。

  2007年6月,附近的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新康小组再次发生山体滑坡,64户民房受损。

  2008年1月,新康小组村民再次搬迁,在距原址7公里的地方重建。

  变化不止体现在定居之所。

  事实上,12年前,当他们决定搬离滇北大山包,父子、兄弟及亲属等的人生就开始分化,命运线各指各方。

  费家五兄弟就是一个典型,自此各分滇北滇南。每年,除非有特殊情况,兄弟5人只在清明节那天,在大山包的祖坟前团聚。

  2008年,老五费家树举家离开滑石板村,远赴江苏宜兴。费家树是一名电焊工,被一家工厂长年聘用。他的大女儿成了一名列车员,长年流动在铁轨线上。

  费家树的侄子费兴旺感叹:把家园让位给候鸟后,人们也成了“候鸟”。

  孔令学证实,一部分回迁家庭,因原来的老屋已变卖、原耕地被恢复成草场,自此举家在外打工不归,在昆明、在昭通,甚至更远的地方。

  “新江城人”中,也有一部分虽然在滑石板定居,但至今没能落户。

  宋世祥就是其中之一。他原为昭通鲁甸人,不属于12年前的移民对象,但他妻子属于移民范围。如今,妻子落户了,他还挂着。

  孔令华称,像宋世祥一样,没能落户的尚有26户、110余人。而像费家树一样,户在人不在的,则共有4户、25人。

  江城县扶贫办证实,滑石板村的确有人没能办理落户手续,原因是不属于移民政策范围。

  这部分人已经成为“盲流”。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