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8日电(金融频道 安利敏)2012年股市持续低迷,很多投资者把更倾向于目光投注在比较稳妥的银行理财上。然而,银行一贯“稳健”的形象在今年年末却备受挑战。从轰轰烈烈引起渲染大波的华夏银行“兑付门”开始,在一月的时间内竟接连爆出5起银行理财纠纷事件。投资者似乎被框在这一个个“门”里,也不知何时才是出头之时?
华夏银行私售理财产品事件 引爆行业大整顿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11月30日,数十名投资者聚集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前,要求兑付一款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的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从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3月2日期间分四期销售,产品均以50万元起步,每期产品均承诺11%-13%的预期收益率。
据投资者称,华夏银行支行行长蒋黎也购买了这一理财产品,那行长算是知情人士?而且银行前员工濮某能在银行支行营业场所内销售非银行体系内产品,已算是违规。据投资者称他们接受了银行员工的“一条龙”服务,不可能无人知晓,而银行却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违规行为。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并非华夏银行发行、代销的产品,而销售行为是内部员工违规私自销售投资产品。他指出,这已经违反了该行“员工不得私自为中介或其他机构募集资金”的规定,目前该员工已经被银行开除。
工商银行理财产品再掀波澜 农民1200万元拆迁款被卷走
拒中国广播网12月12日消息,继华夏银行员工涉嫌违规代售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的事件之后,华工商银行又被爆出有类似问题浮出水面。
在浙江金华,有10多位农民去年拿到1200万元的拆迁征地补偿款,受到工商银行客户经理钮华持续推广,购买了工行的所谓理财产品。谁料,资金遭到易手和冻结,转入了客户经理钮华的控制范围,至今仍有400万元的款项没有追回。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概在去年6月份,他们几位村民购买了8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今年7份,这批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为10%,但工行客户经理钮华建议将到期资金再续买一年。村民们觉得国有大型银行比较规范,可以信任,就又追加了300万元。而钮华则向其中一位村民私下借了100万元,承诺会在今年8月1日,将共计1200万元一起做进理财产品。
但8月1日签署协议后,村民们发现钮华借的100万并没有投入。到了8月10日,有800万元款项被打回了村民们的账户里,而紧接着在8月13日,这800万元资金被冻结了。村民代表告诉记者,他们赶紧询问工行,才得知钮华已经被当地公安局刑事拘留,另外300万元到了钮华的私人账户。
据了解,目前村民的800万元已经解冻,并退回到村民账户,另外300万元还在钮华的账户上,村民私下借给钮华的100万元,至今下落不明。
中信银行前员工私售假产品 产品公章全是假货
据上海证券报12月20日报道,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一“高”姓员工,以一款“中信投资宝”的投资产品为名,诱使黄乐琴夫妇先后分12次通过网银汇款2400万元至其私人账户。
据了解,案发后该员工已经被银行开除,目前已经自首,公安机关正在侦查。黄乐琴夫妇已经起诉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要求归还2400万元资金。该产品目前仅该夫妇涉及其中。
去年,该员工向黄乐琴推荐一款名为“中信投资宝”的理财产品,称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比存定期收益高。从2011年的11月14日至2012年的8月29日,黄乐琴分12次,投入了2400万元,每次投入金额100万至300万不等。黄乐琴的丈夫李金育回忆说,每次都是通过网银转账,随后与理财室签订合同。
据悉,该份“中信投资宝”报告书对该产品的解释是,“为贵宾客户提供各类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满足贵宾客户资产增值的需求,由股票、基金、国债、信托、保险、委托贷款等产品组成。”投资门槛为50万元人民币。该报告书中明确写明“预计综合理财收益率7%”。李金育说,“中信投资宝”12份报告书,有的预期收益率为7%,有的为6.5%。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取向为“委托贷款”。报告结尾,有客户“黄乐琴”与客户经理的签名,并盖有“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的印章。
9月5日深夜,黄乐琴接到中信银行方面的电话,要求见面详谈。在谈话中他们得知,其购买的“中信投资宝”这个理财产品是假的,合同文本是假的,公章也是假的。
建行卖理财品致客户亏30万 律师投诉至监管机构
据法制日报报道,12月24日,北京律师张远忠将投诉信分别发往中国证监会及中国银监会,要求两监管机构对建行海明路支行进行查处。
张远忠是建行客户齐锐明的代理人。投诉信称,齐锐明的妻子宁某于2011年3月16日到建行代其夫齐锐鸣办理大额存款业务,结果却被银行误导购买了东北证券3号理财产品。一年后80万元亏损了30万元。
宁某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她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称可以是半年的或者一年的,是为儿子买房准备急用的。银行工作人员要她存另一种,说这种收益比那些定期的高,那些收益都赶不上通货膨胀。人家让她在哪签字她就在哪签字。后来发生纠纷时宁某找到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说她当时买的是理财产品,是券商推出的。
就这样,宁某用她丈夫齐锐鸣的建行白金卡花80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东北证券3号。截至2012年12月14日,齐锐鸣已亏损30万余元,亏损幅度达35%。
据了解,与宁某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另外3人。齐某等4人曾经于2011年12月6日向白城银监分局书面投诉。白城银监分局于2012年1月17日给宁某等人书面回函称:“因时间久远,当时的销售情况影像资料无法看到;你们4人与建行签订的理财计划销售协议等书面材料中,未发现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况。”
邮储银行被诉理财销售误导 8万血汗钱1年亏2000
据羊城晚报12月26日消息,靠收废品辛辛苦苦攒下8万元,存入银行想做个定期赚点稳当钱,不料却被银行员工擅自办成了理财业务,一年后8万元亏了2000多元。虽然亏损金额不算太大,但也让在广州靠打工为生的程姨“很受伤”。
今年56岁的程姨是湖北天门人,过去的几年都是在广州以收废品为生。此前,自己一直在邮蓄银行翠馨华庭支行存活期。去年9月,原本要结婚的儿子推迟了婚期,她便把手里辛苦积攒的钱凑齐8万元,想存一个1年定期。
程姨回忆说,在办完业务后,邮储工作人员却给了她一张理财的单据。程姨当场要求把理财业务取消,直接办理定期存款,但柜员解释说理财比定期存款利息高,且没任何风险。
“我当时坚决要求不办理财,甚至在邮局(实际为邮储网点)闹了一场,表示要重新办理定期存款,但对方称所办理的业务已无法更改。那个黄姓柜员说给我办理的业务是绝对没有风险的,还说你是一个老人家,是不会骗你的。”程姨说,自己的一再要求被拒绝后,在对方坚称收益高过储蓄并没风险的劝说下,也只能接受了事实。
不过,到今年9月5日程姨去取款时发现,事实根本不像一年前邮储员工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风险”当初的8万元被办成了3笔业务,一笔2万元用于购买南方中证500基金,一笔5.1万元购买了天弘添利A理财,剩下的9000元成了定期存款。此时,能够取出的就只有9000元的存款和亏损的基金,价值5.1万元的理财产品因为没有到期还不能取出。(中新网金融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