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罗剑平 北京报道
5天前,备受各方期待的被视作是“异地高考”风向标的北京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正式公布。该项《办法》允许非京籍学生报考北京中职、高职,这样的规定一经公布,就被炮轰为“史上最不公平公共政策”。
有学者表示,其实北京现在也存在高考移民,不过门槛很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统一高考。原则上同样的分数录取,在哪里上北京大学的机会都是一样的,那别人还来干吗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表示。
“过渡措施”
在2012年12月30日公布的《办法》中,对于随迁子女参加北京中高考,设置了两个政策落地的时间点:
首先,《方案》规定,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北京市有效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而真正的涉及到高考的政策,则要从2014年开始启动。根据《决定》的内容,北京将在2014年开放异地高考,首先则从高职院校开始。
门槛方面,基本上延续了此前上海居住证制度的一些内容:比如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等。
不过,在《决定》最后,还不忘记留下一个略显光明的尾巴:“学生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一天之后,北京市教委在其官方微博上进一步明确表态,2013年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出台之前的过渡措施和出台的新办法将并行实施三年。
为何北京市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相较于其它省市,似乎有严苛的倾向?北京市教委发言人表示,该项《办法》的出台,参考了北京目前经济社会资源状况相适应,“要考虑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
据其介绍,2012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非京户籍学生41.9万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40.9%,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比例达到74.7%。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据悉,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远超国务院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调控目标。
在北京市教委相关人士看来,不断膨胀的人口亦给现有学校资源的调整带来了难题。他提供了一组数据:从去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在校生总量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北京市出台这个政策,还是从控制人口角度出发的,这个观点一直没有改变。”有长期关注异地高考的学者表示。
据他介绍,这亦与此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表态不无相同之处。在去年两会召开之际,在谈及北上广等地异地高考政策制定时,杜玉波明确表达,“既要解决这些外来人口子女的考试就学问题,但也要考虑到城市的承载能力。”
对此,有学者表示了质疑,长期支持异地高考家长维权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表示,北京市近年来户籍人口参加高考的学生持逐年下降的比例,政府一直强调非京籍人口数量庞大,一旦放开将影响京籍考生的录取,“北京市应该有更切确的数据,异地家长要求公布信息,不知为何没有公布。有些公布信息以后,本来是可以平息京籍和非京籍家长争议的”。
对于过渡期内,在京的非京籍学生的权利保障,北京市教委的相关人士称,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和新办法公布后三年内,为了方便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随迁子女选择在京升学考试提供机会。
本报记者统计,目前可以开放给非京籍学生的主要通道有如下几种: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开放大学(原北京电大)、网络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成人高考等考试录取。
此外,北京市教委亦允诺,经学生户籍所在省份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
据悉,北京市开放中职、高职,亦与此前职业学校在京招生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有关。以2009年的一组数据为例,当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技工学校招生计划,预计北京市的28所技工学校计划招收8000名考生,比2008年减少1000人。
“就这8000人的指标,现在都招不满,学校要想很多‘特殊’的办法抢生源。”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表示,“北京市这两年一直在叫苦,说职业教育生源危机。”
而中职教育学生流失,并非北京一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博士曾领衔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教育部门中职学校的2010级学生在2010-2011年期间总共流失了88万人,流失率达到13.82%。
“为什么会出现北京技校招不到学生的情况?很简单,它只面向北京户籍的孩子,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是没有资格报名的。”陈宇表示。
因此,此番北京异地高考政策,首先放开职业教育大门,亦与上述情况有关。有学者表示,北京的尝试,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中职教育生源改善提供借鉴意义。
此外,职业教育对于地方而言其财政负担要小很多。国家曾推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助学金是国家给每个中职生每年1500元,免学费资助对象则包括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去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将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显然,袁的表态意味着所有的农村学生,无论是否家庭贫困,未来都可以享受到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其实早在北京市制定异地高考政策时,已与同为外来人口流入聚集地的上海市相关部门保持了紧密的沟通,在政策制定方面两者有所参考。
“上海的居住证制度基本上就体现了上海即将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的主要思路,之所以迟迟未出台,是在等北京,互相协调,同时出台政策。”有知悉内情的相关人士表示。
未见积极改革的态势
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出台之后,对于三年来一直为自己孩子能够在京参加高考的异地随迁子女家长们而言,不啻为一次“打击”。
“大家希望集全国之力破除特权,现在发现根本撼动不了,根本看不到它的反思,尤其是北京根本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前途,被分配的就是中高职的命运,从政府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来看,我们也非常失望。”有参加异地高考维权的家长范玲表示。
还有家长表示,虽然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政策的出台做了一些思想准备,我们觉得它们在现实的基础上会有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但是没有想到三个地区各自的态度都不一样。
“我个人觉得能够看到广东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它只是说把时间推迟了三年,2016年才开放。它是在用这3年时间做一些积极的筹备。”有家长表示。
这位家长也注意到,广东在去年两会之后也在不断给公众公布信息,实际上是让公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她看来,广东省政府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来看还是非常有诚意的。用3年时间做一些筹备也是负责任的做法,虽然牺牲了已经上高中的孩子,但是给了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希望。
“从我接触到的家长来看,高年级家长只是对政策失望,并没有对广东省政府失望,其他年龄较小的家长还是非常满意的。”上述家长表示。
对于北京市仅开放中职、高职给随迁子女,有家长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
“北京的政策显然是在教育部的督促下,在全国兄弟省份都在积极开放的步骤下,被逼无奈出来的表态,但是这个表态在所有的省市中是最没有诚意的。”有参加异地高考维权的家长范玲表示。
早在北京市公布异地高考政策的第二天,维权家长就在网络发布了一份名为《致北京市教委的公开抗议信》。
在这份抗议信中,家长们明确表示:“教育公平不是考中职、高职的施舍,这是对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侮辱,是对国务院及四部委意见的亵渎。”
在经历了前两天刚刚知悉消息的错愕之后,有维权家长表示,“最近大家的悲愤之心表达得也挺激烈,原来群里沉默的、等待的、打小算盘的现在也都清醒了,群里说话也是前所未有地过激”。
不过,近期家长逐渐冷静下来,确定未来仍将走理性合法的渠道,用一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据悉,这些家长近期将就北京市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正式向教育部提出行政复议。
“我们还要继续,因为异地高考只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将来我们还希望能够统一招生,统一录取,最终实现教育公平,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有参加异地高考维权的家长范玲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