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大美龙江湿地生态屏障
2013年01月05日10:34
来源:国家林业局
原标题 [依法严格保护 狠抓政策落实 奋力建设大美龙江湿地生态屏障]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5日讯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全省湿地面积51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九分之一,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沼泽湿地,有扎龙、兴凯湖等7处国际重要湿地,79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大的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鸟繁殖地。黑龙江省紧紧抓住湿地保护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始终坚持把湿地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始终坚持依法保护,全面加强湿地建设。
一是以湿地条例为准绳,严格保护湿地资源。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00年省政府成立了湿地管理领导小组,并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于2003年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湿地保护地方法规。《条例》提出了“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湿地的概念,明确了林业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工作。2006年,为加强兴凯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又出台了《黑龙江省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为依法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保障,为实施“一区一法”提供了示范。《条例》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都开展专项行动,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检法司等部门大力配合,依法处罚一批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人员,起到极大震慑作用,违法案件逐年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二是以政策引导为推动,破解湿地保护难题。截至目前,全省三江、松嫩两大平原已建立5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38万公顷,有扎龙、三江等6处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最多的区域。目前,全省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9处(其中国家级19处,省级60处),总面积425万公顷;已建15处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万公顷,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为解决跨行政区的扎龙国际重要湿地缺水问题,自2009年起,黑龙江省每年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长效补水机制。为解决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于今年建立了省级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重点用于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管护、监测和宣教支出。为解决界江、界湖湿地保护难题,与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积极落实中俄两国共同保护兴凯湖的协定,推进三江国际重要湿地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尔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利用中德技术合作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三江平原建立了“挠力河流域湿地保护网络联席会”。计划在联席会基础上,逐步建立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网络,以提高跨行政区域、跨系统的湿地保护效率。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湿地保护效率,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成效。
三是以保护工程为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资金,开展了一批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在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湿地管理局、管护站、管护点三级管理体系,办公、宣教、监测互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提高湿地管护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由人海战术向远程监控的转变。在三江、三环泡、七星河、兴凯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湿地监控网络,减少了管护人员,降低了管护成本,提高了管护效率。在力保现有湿地面积不减少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敏感区域,利用湿地保护工程资金,开展湿地恢复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已在工程实施区内恢复湿地9000公顷,通过工程措施恢复的三环泡、安邦河、珍宝岛等湿地,湿地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珍稀水鸟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被确定为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示范区。哈尔滨市政府投入18亿元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保护松花江沿岸湿地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庆市政府投入12亿元建设龙凤立交桥,恢复龙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四是以机构建设为保障,打造高效管理队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区四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2000年,省政府成立了湿地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林业厅厅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2012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结束了湿地大省没有省级专门管理机构的历史,加快了湿地管理体系建设步伐。湿地面积较大的双鸭山、佳木斯、鸡西、绥化、黑河等市也先后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处级单位的管理局。为加强黑龙江省湿地科研监测队伍建设,2002年成立了黑龙江省湿地研究中心,并在国际重要湿地和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监测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湿地科研监测工作,为湿地保护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省积极整合省内湿地科研队伍建设,与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推动建立东北湿地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湿地监测中心,培养湿地科研监测人才。
五是以湿地产业为引导,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为提高全民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黑龙江省长期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11年,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绿色时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合作,开展了“龙江大美湿地”系列宣传活动,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进行了系列报道,树立了“龙江大湿地”这一品牌。今年2月,召开了全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对在湿地保护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保护湿地、爱护湿地的热潮。同时,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依托,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安邦河湿地民俗馆等一批科普宣教设施,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建设了区域性的湿地保护宣教基地。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宣传和湿地生态旅游工作,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鸡西、双鸭山等市举办形式多样的湿地旅游文化活动,提高了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的知名度。(蒋甘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