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进京潮”归不归“禁令”管
原标题 [节前“进京潮”归不归“禁令”管]
现年50岁的李维亮是安徽某地市驻京办事处的官员,多年的驻京经验早已习惯了迎来送往的生活。以往年而言,领导大多在二月中下旬进京活动,而今年则大大提前了,所有的安排也就全部改变。去年十二月的一次驻京机构联谊会上,他意外得知,不仅地市领导进京,其他地市一些省市级官员也都提前进了京,东部、中部、西部都有。(1月5日《经济观察报》)
中国人管这种现象叫“跑”,比如“跑部委”、“跑部钱进”。这一次提前了的“进京潮”,据说跑什么的都有,项目、资金、人事等等。而所谓“人事”,其实就是某些官员给自己进一步的仕途探探路。不管是跑什么,年关之际,“拜年”绝对是少不了的内容。而“拜年”是不能空手的,不管是中国民俗文化,还是其他的“文化”语境上,我们都不难想象进京拜年的拜法。
元旦前后,各级纪委不出意料地照常印发了关于“严禁节日期间送礼”这样的通知,当然,通知中罗列的内容并不笼统,有价证券、购物卡、土特产等等具体的“禁礼”都有名,不可谓不详。但很多网民都不以为然年年严禁,年年禁而不止,有用吗?然而各级逢节便禁的“严禁”或“禁令”,却似乎是铁的惯例,必须如期而至。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一边是“严禁”的刚性,比如措辞上的严厉、没商量;另一边则是各地各级照“跑”不误,“县里跑市里,市里跑省里,省里都进京”,一级跑一级。跑资金、跑项目之类,表面看名正言顺,其实疑问一直不小:有制度、有政策、有规定,为什么还要“跑”?不跑的就没有?而跑得越多,资金和项目就越多,说明的是权力的随意性太大,资源分配过程中,关系学起了很大作用。而与“跑”相对应的,也就少不了“寻租”。
有些地区领导要求驻京办不惜一切代价,充分利用亲情和驻京办这些年的人脉资源,完成这重大任务。还有的地方官员,想要在地方人事格局不明朗的情况下来“探探路”。据说这属于常规手段,人之常情。然而不管是地方要完成重大任务,还是某些地方官员的“人事探路”,很难想象大家会拘泥于“严禁送礼”的通知精神。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严禁”年年有也好,逢节如期而至也罢,反证的恰是禁而不止这个铁的事实;而不停地“严禁”之下,照“跑”不误,我行我素,甚至越来越变本加厉,比如“驻京办”,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培养“人脉资源”的商业性公关机构,该如何解释措辞严厉而又不厌重复的“严禁”的内涵呢?送礼,可以有;“严禁”,不可以没有,矛盾与分裂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见怪不怪,习以为正常,毫无尴尬之感。当“严禁”之类的反腐姿态成了应景之作或例行公事,大家自然都不会当回事,不管是当局者还是旁观者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