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时许,记者到达长水机场出发层,前两天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景象已经不见,长水机场已经恢复正常秩序。雾散了,滞留旅客终于成行。对于此次航班大面积延误处置过程中长水机场暴露出的问题,昨日,长水机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告诉晚报记者,长水机场正在认真总结教训,相信未来,长水机场的运营管理将更加成熟。
延误事件暴露诸多软硬件问题
该管理人士表示,与转场相比,此次航班大面积延误对长水机场的考验难度要高出许多。大雾持续时间长、取消航班量大导致长水机场处理航班大面积延误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的软硬件问题。
该人士表示,硬件方面,诸如110个停机位的资源不够,客梯车、摆渡车、拖车等地面配套不足,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对岗位的熟练程度不够等等。软件方面,则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机场与类似航空公司、空管等主要单位的配合和沟通不畅。
长水每年或有3至5次大雾天气
“根据相关部门的气象监测数据,近两年来,类似于此次的大雾天气每年会发生3至5次。因此,今后长水机场面临的压力也不小。”采访中,该人士透露。
面对不少旅客对长水机场面对突发事件管理滞后的质疑,该人士也认为,长水机场刚刚转场启用才半年,相信未来,在经历了完整的一年之后,长水机场的运营管理将更加成熟,“每年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气象环境,长水机场正是需要完整地经历了整个一年不同时期的整个环境,遇到各种情况并成功解决之后,管理和运行才能积累经验并完善,从而使得管理更加成熟。”
而此次事件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长水机场正在认真总结,或将考虑按照工作人员不同的岗位职责而制定《应急预案实施手册》发放给职工,这样以后突发事件发生后,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能各司其职、迅速反应。
将促进应急预案修改和完善
“像4日和5日这样高密度的航班保障,在长水机场是从未有过的,我们压力很大。”昆明机场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各单位员工取消休息,通宵达旦保障1月3日滞留的旅客和1月4日正常航班旅客出行。机场员工共计近万人参与保障,机场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旅客的解释安抚工作并维持运行秩序,尽快安排旅客乘机,密切关注航班动态,对于出现的航班延误和取消情况,尽最大努力做好旅客安置、餐食等后续服务工作。
一名航空公司的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这次滞留事件将促进机场、航空公司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从而更好地保障航班出行。 (记者 曹婕)
热点解答
升级盲降系统只在计划中
早前,在长水机场校飞时,盲降系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机场遇到大雾天气,盲降系统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长水机场使用的是一类盲降系统,大雾天气里,若是能见度800米左右、云比高60米飞机将可完成起降。而1月3日的大雾天气,当时的能见度不足300米。那么,升级盲降系统能否对大雾天气造成航班延误有所帮助?长水机场相关人士介绍,升级盲降系统暂时还只在计划讨论中。而民航业内人士也表示,长水机场若是要从一级盲降系统升级至二级盲降系统,也将经过一个审批校验等漫长复杂的过程,不是近期内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盲降是仪表着陆系统 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俗称。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引导飞机进行着陆。
按国际民航业的统一标准,盲降共分三类。一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800米左右、云比高 60米(从跑道往上看云的高度为60米)。二类盲降的降落标准是能见度400米、云比高30米,目前我国只有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西安咸阳机场等少数几个机场使用。三类盲降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盲降。
业内人士称,目前,飞行员在飞行时,何种天气情况下,仪表着陆系统都是在开启使用的,而能见度800米左右、云比高60米是使用这个盲降系统的最低标准。升级到二级盲降系统对于应对大雾天气航班延误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天气条件符合的情况下,且不说升级二级盲降系统报批审批校验的过程很漫长,使用同样有个漫长的过程。例如,首先是机场要有类似的设备,飞机上也要有接收类似信息的设备,目前,国内民航普遍使用的空客和波音系列的飞机一般都具备这样的设备;其次是人员资质,有了设备,也并不是目前所有的飞行员都拥有二类盲降的资质,需要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目前,云南的基地航空公司内,并不是所有飞行员都拥有二类盲降资质的。因此,升级盲降系统应对大雾天气航班延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能实现。 (记者 曹婕 姜旻)
记者手记
“大考”后的长水思考 先承认自己是个“孩子”
一场大雾,引发了云南民航史上最大的航班延误事件,虽然这起万人滞留事件暂告一个段落,但是,旅客们走了,却给长水机场和我们留下了大量思考。在这场长水机场的“大考”中,是什么“难题”给长水敲响了警钟?要破解这个“难题”,从什么地方开始?
万人滞留、混乱,甚至是打砸、伤人……这些字眼几乎成了这几天长水机场的主题词。于是,各种质疑之声接踵而来,有人质疑机场选址存在问题;有人认为机场管理漏洞百出;还有一种强烈的质疑声应急方案不完备……当然,也有个别声音认为,旅客有些不冷静。而当我们梳理“滞留事件”发生后,本报热线64100000关于旅客数百条投诉时,我们不难发现,最让旅客气愤的投诉是:面对飞机延误,机场为什么不及早告知?乘客在机场已经“郁闷至极”,航空公司和地服为什么没有微笑服务,不能妥善安排吃饭、喝水、住宿?事实证明,这些问题,最终成为舆论和矛盾的焦点。然而,到这些焦点被逐渐放大之后,机场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更多的不是承认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而是向外界宣布,他们已经如何妥善安排好乘客,在面对旅客时是如何无奈等等。于是,在这些解释面前,还在寒风中等待的乘客愤怒了,机场方也在滞留的旅客中渐渐失去信任……
只要乘坐飞机,我们都可能遭遇飞机延误。其实,并非所有的旅客都不可理喻,面对大雾这种天灾,如果信息多一些公开,服务多一丝微笑,态度多一些诚恳,双方多一些理解,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极端天气如何做好预警?如何建立有序的应急机制?如何做好旅客与机场、航空公司之间的沟通?这起由大雾引发的长水“大考”,也给了一个各方改正和改进的机会。长水要想得到公众的信任和谅解,不是一味地掩饰自己存在的问题。毕竟从2012年6月28日转场至今,长水机场还只是个“半岁”的孩子,是孩子,总还有一些天真不经事;是孩子,总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成熟。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孩子气”,公众才会更加呵护你、帮助你成长。
现在问题暴露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去努力解决。真心希望,长水机场在拥有一流硬件设备的同时,也能具备与之匹配的一流的服务和管理。(记者 李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