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观点1+1:干部下乡自带干粮与招待领导必喝茅台

2013年01月07日19:15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 [观点1+1:干部下乡自带干粮与招待领导必喝茅台]
  开栏的话:

  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干部下乡自带干粮与招待领导必喝茅台


  背景:

  贵州省近日出台新规,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新京报发表敬一山的文章:

  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现在贵州明确提出官员下乡自带干粮,是很务实的跟进举措,值得效仿。当然,自带干粮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相比于城市,基层农村的条件普遍要差一些,应酬接待更是不能承受之重。这可能也是贵州特别提出官员“自带干粮”下乡的现实原因。但在农村自带干粮,去县里、市里是不是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吃大喝?显然不是。如果在乡镇吃着方便面,回到城里仍然山珍海味,就不是真正的转变作风,而是“表演转变作风”。这是需要警惕的。无论去乡镇还是市县调研,公务用餐标准本来皆有规定,只要依规行事,不至于民怨沸腾。现实中一些让民众诟病的不良作风,几乎都是游走在违法违纪的领域或边缘。其实,民众不要求官员去哪里都“自带干粮”,只要其吃喝开销合情合理、见得阳光就行。何况,如果村里人吃的是窝窝头,官员带的干粮是炒肉美酒,那还不如品尝贫民的窝窝头,品尝贫民的疾苦呢。“自带干粮、方便面”口号很能打动人心,但其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在多久的时间内延续,恐不容乐观。说到底,民众只是不希望看见官员下乡奢靡浪费而已,至于吃不吃干粮、方便面,老百姓真不一定那么在意。

  小蒋随想:

  贵州啥最有名?非“国酒茅台”莫属。去年有媒体报道,贵阳市的一个区政府一年用于接待的茅台酒至少要1200瓶,加上区党委、人大、政协,消耗量更高。贵阳另一个区政府则每年都会向茅台酒厂要酒2到3次,每次都是100多箱(每箱12瓶),每年要酒300箱左右,“主要送到北京有关部门,用于该区相关材料的审批”。两个区政府每年要公款“报销”几千瓶茅台酒,整个贵阳乃至贵州又会有多少?美酒要配佳肴,除了茅台酒之外,饭菜、香烟、住宿、参观等其他招待费,以及到北京“跑部钱进”的开销,更令人浮想联翩。贵州要求本省干部下基层自带干粮,是一种改进作风的体现。但是,触及的范围有限。因为,贵州当地的干部说过,“省内的活动都是喝贵州本地产的普通白酒,基本上不喝茅台酒”,“但接待外省领导和来自北京的部分官员时,酒桌上必须要有茅台”。换言之,贵州新政只停留在“抓小”的层面,贵州接待的“大头”对外联络并未涉及。面对到访的“贵宾”,面对北京的各大权力机关,贵州敢不敢“断供”茅台酒?说到底,这不单是贵州的问题,而是那些好茅台这口儿的领导能不能被有效约束的问题。


  “20年不喝自来水”是不是徒劳的讲究?

  背景:

  丈夫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工作,妻子是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北京这对夫妇已20年不喝自来水。据他们说,北京自来水硝酸盐指标已很接近国家标准线。他们检测发现,北京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而有机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

  扬子晚报发表王传涛的文章:

  “最会喝水的家庭”之所以能称“最”,原因有两条。一是,在自然水质量信息极不对称的过去和当下,他们这个家庭较别人早20-30年知道了北京市自来水的质量,并且几乎每周都会得到自来水质量检测数据,这个家庭借助于体制之内的信息资源,较早地做到了“独善其身”。与这个家庭相比,广大公众非常像眼睛上蒙了布的拉磨驴每天喝水,却不知道喝到了什么。二是,这还是个“仓廪实”和“衣食足”的问题。让我们看一看“最会喝水的家庭”讲究到了什么程度:沏茶用海南岛的“火山岩”或长白山的“泉阳泉”偏硅酸型的、比较软的水;做饭用北京本地经过品牌工艺末端加工的矿泉水。这样的讲究,既需要非常专业的水知识,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较大的花销。普通家庭尤其是那些需要几代人为房子奋斗的家庭,要实现吃水上的讲究,无异于痴人说梦。自来水水质问题,并非是简单的污染问题、管道问题,也并非有没有“国标”的问题况且新的自来水“国标”已于去年7月份开始实施。通过“最会喝水的家庭”这个多棱镜,我们能够看到,自来水的质量问题和当下很多公共问题一样,都是话语权和知情权得不到释放、权利主体得不到尊重的问题。

  小蒋随想:

  喝三鹿奶,吃地沟油,啃染色馒头,吞铬胶囊……有人笑谈我们已是“百毒不侵”,还有专家“郑重”表示“不要把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借用“范厨师”那句话很多问题防不胜防。所谓“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确实在喝水的问题上极讲究,但其同样要呼吸PM2.5,要面临其专业范围之外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其那种精细,也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徒劳感。看多了不安全的、负面的新闻,我也开始陷入审丑疲劳,甚至也想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自欺欺人。但是,直觉又告诉我,很多事不能不较真儿,只有一件件地较真儿,才有可能出现一点一滴地积极改变。否则,我们很可能会陷入破窗理论与破罐破摔。至少,三鹿已然垮台,地沟油已被严打,PM2.5发布将成现实,进步总比退步好。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