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2013年工作思路,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改革”确定为2013年工作重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要求,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劳教停用后须过渡4年 近年来,“上访妈妈”唐慧事件、重庆大学生“村官”任建宇被劳教事件等,屡屡将劳教制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学界对于劳教制度也有一定共识,即用《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替代以1979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及1982年《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为代表的劳教制度。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希贵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果今年停止劳教制度,那么这将是中国法制史的巨大进步。在他看来,即便是需要进行法律处罚的行为,也可以吸纳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设置治安法院,裁定一些治安罪行。
实际上,这样的改革已经在悄悄进行。2012年8月修订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已经将原来的“劳动教养”删除,代之以“强制性教育”。有学者评论称,这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一小步,但它注定又是劳教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2011年前后,甘肃、山东、江苏、河南的四个城市已启动劳教制度的改革试点,试点工作由违法行为矫治委员会负责,但从其领导架构可以看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实施仍然在公安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徐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制度层面,《违法行为矫治法》出台将标志着劳教制度最终被废除。不过,资深刑辩律师张培鸿认为,即便今年停用劳教制度,它的过渡期也会有三四年,“因为目前最长劳教期限可以达到4年,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在劳教制度停用前被裁定劳教4年,那么其处罚还是会持续4年。”
这是法律的一贯原则,张培鸿解释说,这并非因劳教制度而特别。刑法中个别罪名的废除,比如流氓罪不存在了,但是之前因流氓罪被定罪量刑的还是会继续执行原有刑罚,劳教制度也是如此。刘希贵也强调这会有一个缓冲期,正如此前的《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都要涉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安置。
改革的阻力不小 司法部的数据称,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劳动教养管理所350个、在所劳教人员16万人。其中除犯有盗窃、诈骗、赌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人外,主要是有重复卖淫、嫖娼和重复吸毒等违法行为的人。
对于劳教制度的“替代”——《违法行为矫治法》,在昨天的工作会议上没有进一步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2010年的人大报告中提出,要将“研究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列入今后一年的工作任务。其后数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飞也表态,该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还在起草和修改的过程中,“这个进度速度会加快的,这也列入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日程中”。
但是此后,鲜有关于该法的进展。2012年10月,司法部网站上刊发一篇司法部法治研究室原主任、司法研究所原所长王公义的文章《司法行政“十二五”规划探讨》称:“目前正在尝试制定一部《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以法律严格规范。”
对于上述法律草案,外界尚没有具体内容,但是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学者都强调,必须有实质内容的变革,必须遵守程序正义等法律精神与原则,否则还是劳教的变种。
关于目前劳教制度的不足,王公义也提到问题所在,“劳教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被强制教养的人丧失自由,目前监狱和劳教的制度有些太过类似,劳教和戒毒需要制度与管理创新,这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
而对违法行为教育矫治,一个比较常见的方式被称为“社区矫正”,但是王公义的文章中透露一个数据,“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由公安和司法两家管理的共约50万,监狱的犯人如果释放前一年进入社区的话,每年大约30万,如果再把看守所中约30万人接过来的话,社区矫正大约将有100万人,任务繁重。”
除了任务的压力,张培鸿还认为,劳教制度作为社会管控的一种强有力措施,一旦被停用,对于个别部门的工作也可能造成压力。所以,在刘希贵看来,这种改革当然会有阻力,但他强调只要中央的决心坚定,那么再大的阻力也不会成为阻力,“改革才能把这个领域的法律关系理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