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钓:耗费100多万的“秘密行动”
2013年01月09日05: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标题 [保钓:耗费100多万的“秘密行动”]
与陈光标刊发保钓广告的激情满怀相比,三个月后的另一起华人保钓广告则内敛而沉静。
2012年12月1日,英国《泰晤士报》上出现一篇题为《致英国民众》的文字,其中写道:“我们督促美国和英国政府、两位《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起草者,尊重曾经达成的协议,特别是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的主权。”“我们真诚地希望,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能毫无顾虑地发声,捍卫这些神圣的原则。”
这是由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以及海外的民间保钓团体共同刊登的一则“保钓广告”,除了英国《泰晤士报》,这则大幅广告还出现在当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
选择《开罗宣言》69周年登广告
“我们之所以选择《开罗宣言》发表69周年之际,在美英两国的大报刊发这则广告,是希望大家尊重历史,遵守国际法公约,在日本军国主义有复活迹象的今天,不要一意姑息纵容,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首倡刊发广告的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会长童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69年前的12月1日,中英美共同发表《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这两则广告也是在警告日本政府“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10月,童增与香港惠明基金会负责人钟惠明先生通电话时,首次提出在《开罗宣言》发表69周年之际刊登广告的想法,得到了全力支持。后来由基金会出面,联合香港市民维护公正和平联合会、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香港保钓大联盟、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纽约保钓联合会等全球华人民间组织共同发起了这次行动。而刊登广告的媒体也选在了参与发表《开罗宣言》的美英两国。
据童增介绍,广告的费用和普通的商业广告的价格是相同的,《纽约时报》是13万多美元,《泰晤士报》是2万多英镑,合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费用全部由香港惠明基金会捐赠。
自1971年全球第一次保钓大会在纽约举行起,钟惠明就开始关注着保钓动态。他告诉本报记者,2003年和保钓人士取得联系后,九年来他一直在支持着各种保钓活动。
由于担心日本人从中作梗,这次行动一直在秘密中进行,一直到广告顺利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谈历史,谈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日本东京都政府今年7月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呼吁支持其购岛行为的广告后,中国民间团体首次大规模地在英美主流媒体刊登“反制”广告。
广告文本由香港前立法委员蔡素玉找专家直接用英文撰写,采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令七千万人死伤的历史说起,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令三千万亚洲人死亡,其中二千万为中国人。但战后至今,日本政府不但拒绝承认战争罪行,拒绝向受害国人民道歉,还不断美化侵略历史,挑起岛屿争端。
童增认为这是利用广告保钓最好的一次,“一方面它比较严肃。有历史感,分量比较重。另一方面,针对美英老百姓,让他们能够重温这段历史。”
在有过16次出海保钓经历的黄锡麟看来,刊登广告和出海登岛对于保钓来说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他认为钓鱼岛的问题就要回归到历史上,“我们要谈历史,谈证据。因为不把历史回归到原来的时空背景里,没有办法解决”。黄锡麟表示,将保钓广告刊登在新闻媒体上就是让全球人看到一个历史记载,“回到历史之后,让所有人去判断、评论钓鱼岛到底是属于谁的。” (来源:10:41:02)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