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还必须有更大程度的提升,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改善”
蓝天白云的图片是“巴松狼王”微博永恒的主题。狼王是谁?是已经卸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的杜少中。
采访杜少中的那天,北京的能见度非常好,透过位于金融街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办公室窗户,可以清晰地看见东三环的高楼鳞次栉比。杜少中拿起手机按下快门,毕竟这样的好天气在北京还不是很多。“这样的景象,真让你无法抑制把它记录下来的冲动。”杜少中笑道。
“还是能看到我们的一点进步,虽然局部扬尘还存在,但是大范围的污染已经被遏制,不然,绝不会有这样的能见度。”他接着说。
杜少中的结论不是妄言。从2000年到北京市环保局工作,他经历了北京10多年蓝天治理的全过程,体会了其中的艰辛。
从北京大气污染的来源看,煤、车、工地、工业四个方面治理难度并不相同。煤改气、企业搬迁、环保升级,这些措施虽然周期长投入大,但是相对比较容易操作,效果明显。难度更大的是机动车尾气和工地扬尘的治理,他主管过这两方面的治理,留下了不少故事。
环保局工作人员执法受阻,杜少中把自己的车停在一个扬尘严重的工地出入口。工地负责人质问:“你见过没有尘土的工地吗?”杜少中毫不示弱:“在北京,就要做到没有扬尘!”虽然不断接到各种说情电话,但是在治理扬尘上他决不手软。
为推动机动车减排,市政府出台了淘汰黄标车、提高排放标准、燃油标准等措施。2006年,民间环保组织倡议“每月少开一天车”,杜少中身体力行,每月少开车,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极大调动了公众参与空气治理的积极性。现在,他依旧少开车。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杜少中也有很多无奈。2006年国庆假期,他在四环路上遇到一辆正在遗撒的渣土车,杜少中踩着油门一直追着这辆车绕了半个四环路。其间,他拨通交管、城管主管副局长的电话,但是包括他在内的三个副局长都没能逮到这辆渣土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杜少中说,运渣土的车在路上跑,有权截停的只有交管部门,而有处罚权的只有城管部门,吊销其渣土证还要有市政市容部门。也就是说,要抓住一辆正在污染环境的渣土车,需要三个主管部门都在现场才可以。“这个例子说明,环境保护在体制上还有待改进。”
杜少中说,环保是全社会的事,强调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现在的情况是企业自律差,行业管理缺乏,直接将监管的责任无限加大,而职能部门面对众多缺乏自律的企业,根本做不到有效监管,这样又导致公众埋怨。
“所以,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还必须有更大程度的提升,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改善。”杜少中说,无论是和民间环保人士互动,还是在微博上不断呐喊,他就是希望这个提升的过程能够更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