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地震3年后 太子港民众生活艰难前行
原标题 [记者手记:地震3年后 太子港民众生活艰难前行]
新华网太子港1月11日电(记者朱庆翔)海地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多山之地”,首都太子港依山而建,是一座“山城”。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30多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无家可归,也使这个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年过去了,地震的遗迹依然清晰可循,地震中坍塌的总统府仍旧碎石累累,与之毗邻的海地大教堂只剩断壁残垣。
昔日总统府门前的广场俨然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市场,当地人在临时搭建的摊位上兜售着书报、光盘、香水和皮包。
海地大教堂的遗址则成了乞讨者的聚集地。这些在地震中失去手脚的不幸者躲在不起眼的角落,每当外国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就挤上前去,争相诉说着他们悲惨的经历。
太子港街头,零星的建筑工地散落在废墟之间,石块和沙砾随处可见,很难分辨哪些是灾难的遗迹,哪些是重建的原料。
街心花园里,三三两两地聚集着年轻人,显得无事可做。海地的失业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地震后这一数字更是高达70%。
各种车辆在狭窄的街道上和拥挤的人群中往来穿行,给这个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增添着喧嚣和拥堵。
太子港的市中心没有高楼,十多个街区构成一个面积庞大的集市,人群熙熙攘攘。然而,在城市的边缘,仍然可见成片的棚户区,这是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海地灾民的临时住所。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3年,不知道还要再住多久。
3年来,这些临时安置点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一些灾民在自家屋檐下做起了小生意,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太子港,地震3年后的今天,重建工作缓慢地进行,当地民众生活艰难地继续。
作者:朱庆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