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5日电 民进党发起“1.13火大游行”,苏贞昌顺势喊出罢免国民党籍“立委”、罢免马英九的口号,对此台湾《联合报》15日刊发社论指出,苏贞昌将“火大游行”操作成与蔡英文一决雌雄的杠杆,拉开了党内苏蔡竞争的架构,也预告蓝绿斗争将无宁日,俨然已将指向20016年的台湾政治时程表大幅提前。
全文摘编如下:
苏贞昌将“火大游行”操作成与蔡英文一决雌雄的杠杆。
一、先前,苏贞昌否决了谢长廷出掌“中国事务委员会”,这是宣示苏将在党内采较倾“独派”的路线,以与蔡英文及谢长廷可能采取的转型路线作出区隔。二、如今,苏又祭出罢免“立委”、罢免马英九的重手,不啻宣示将以鹰派的激烈手段,与蔡英文可能采取的鸽派温和路线作出区隔。三、既然将调门升高至罢免马英九的层次,即不啻超越并否定了蔡英文“国是会议”的诉求;因为,苏贞昌不能一面要罢免马英九,又要马英九以当局领导人地位召开“国是会议”;何况,苏贞昌已承诺将在立法机构提出民进党的年金对案。
苏贞昌欲以“倾独鹰派”的角色,重新巩固他在绿营及民进党的领导地位,而试图藉此将蔡英文挤向边缘地带。因而,苏贞昌喊出“换政策、换立委、换"总统"”的口号,这不是“政策”的宣言,而是“政治斗争”的檄文;他的首要目标是欲借升高蓝绿冲突将蔡英文压下去,至于能否就此带领民进党走出一条生路,目前苏贞昌恐怕尚无暇顾及。
“换政策、换立委、换"总统"”,其意是指:用挑激政策冲突、发动“倒阁”潮、罢免“立委”、罢免马英九的多层次及复合式政治斗争,以实现政党轮替,重返“执政”。
此一路线的吊诡在于:换“总统”或换“执政党”,主要的动力,皆应出自“换政策”;但苏贞昌摆出的架式,却显然是侧重“斗争”,但在“政策”上却是支离破碎或交代不清。其实,这非但是苏贞昌的弱项,亦正是民进党的软肋。
众所皆知,民进党陷于今日境地,最重要的败因正是出自“换政策”;“台独建国”、“正名制宪”、“一边一国”。
2008年,国民党赢回“政权”,正是选民要“换掉”民进党的“政策”;接着,2012年,蔡英文落败,则是选民不容民进党“换”掉国民党“九二共识”及ECFA的“政策”。何况,民进党还说:“若再"执政"将延续前朝两岸政策。”然则,类此颠三倒四,苏贞昌今日所称的“换政策”,究何所指?
其实,民进党若不先在“国宪认同”及两岸关系上确立一套可信可行、可大可久的“政策”,其它一切的“政策”辩论,充其量皆只能作为政争题材,而不可能作为重建台湾人信任及重返“执政”的凭借。请问:关于“国宪认同”及两岸关系,民进党要“换”什么“政策”?
至于民进党在其它政策的辩论,就政争的角度或许必须有所偏执,但若要“执政”却不可见树不见林。以核电论,现在反核民意上升,当然是民气可用;但废核毕竟兹事体大,君不见日相安倍晋三宣示反对“零核电”?至于油电涨价被民进党形容成暴政,但主张废核的民进党岂有主张补贴油电价的立场?再如证所税、健保调涨、年金改制、媒体垄断等,皆不能只有“火大”,而必须拿出“政策”;亦即,不能将“意识形态”视为“政策”,将“政争”视为“改革”,将“撕裂”视为“爱台湾”。准此以论,苏贞昌所列举的几项“换政策”,其实皆是“政治斗争”高于“政策改革”。
苏贞昌亦知,必须以“换政策”来支撑其“换"总统"”、“换执政党”的正当性。然而,有些政策不能无理“换”掉,如美牛肉案;有些政策其实是败在操作而非错在原则,如油电涨价;有些政策则尤其不能轻举妄动,如“正名制宪、一边一国”。倘若民进党只是将“政策”作为助长“火大”的政争薪柴,台湾民众也许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反对党,却未必能支持这样的政党成为“执政党”。
民进党若欲燃起“换政策、换立委、换"总统"”的遍地烽火,应先向民众交代:民进党究竟要“换”什么“政策”来重返“执政”?
最后,苏贞昌以罢免马英九叫阵,拉开了党内苏蔡竞争的架构,也预告蓝绿斗争将无宁日,俨然已将指向20016年的台湾政治时程表大幅提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