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院管理局计划推出“急症室支援服务”,在内部招募非急症室医护人员。左为伊院急症室部门主管何晓辉,右为医管局总行政经理(联网运作)励冠雄。香港《大公报》 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现行的分流制度,按病人病情分为五类,由第一类至第五类分别是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香港医管局联网运作总行政经理励冠雄昨(14日)表示,第四、五类病人病情相对不紧急,但占急症室整体求诊人次高达70%,而且持续上升,以去年4至11月为例,急症室总求诊人次达152万,较前年同期增加4.1%,当中第四类病人占89.4万人次,较前年同期升5.2%,增幅高过整体升幅。
励冠雄称,次紧急求诊人次上升,不但令急症室医护未能集中精神处理病症相对紧急的病人,也令非急症病人轮候时间增长。而且急症室医护人手流失情况仍然严重,在2011-2012年度,急症室医生流失率达5.1%,超越医管局同期医生整体流失率4.6%,出现人手紧张局面。
为让急症室医护集中精力在危急病人身上,医管局下月推行“急症室支援服务”计划,先在7间医院包括屯门医院、北区医院、大埔那打素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伊利沙伯医院、联合医院和将军澳医院急症室试验,内部招募非急症室医护人员,到急症室协助处理第四、五类求诊人士。试验计划为期半年,实施3个月后检讨,若成效显著,扩至香港公院各急症室推行。
励冠雄称,这次计划属恒常调动人手机制,招募对象虽然属非急症科医生,但他们本身是注册医生,急症室仍有高级医生或顾问医生24小时当值,有问题时可给予支援,而且非急症科医生参加前会接受先导计划训练,相信凭医生专业知识及水平,有能力处理急症室病症。他又称,计划目标是希望非急症科医生协助处理第四、五类求诊的10%病症,缩短病人轮候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香港医管局计划每月开320节,内部招聘160位医护人员,以每节4小时计算,护士每节最高津贴额1080元(港元,下同),医生是2600元,预计总开支700多万元。初步计划平日晚上6时至10时开一节,周末和公众假期开三节,分别是早上9时至下午1时、下午1时至5时,和晚上6时至10时,开放节数视乎急症室人流。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梁家骝称,现时70%非急症病人到急症室求诊,医管局推行“急症室支援服务”无疑可减轻急症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亦可缩短市民轮候急症室时间。但亦会给市民一个错觉,以为轮候时间缩短,于是遇上非紧急病症时,亦会到急症室,变相使求诊人数有升无跌。
公立医院急症室医护流失仍严重,但流感高峰期杀到,公众假期又临近,急症室需求增加面临“迫爆”,医院管理局计划斥资700万元,下月内部招募非急症室医护人员工余时到急症室,兼职时薪最高650元及270元,主要处理感冒等非紧急病症,腾出急症医护处理危殆紧急病人。
新计划先在7间医院试行半年,若成效显著,扩至香港急症室医院。医学界立法会议员梁家骝担心,市民会误以为有关医院的急症室人手增加,轮候时间缩短,非急症病人也涌往求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