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冷眼]幼儿“集体婚礼”致孩子“玩”婚姻?
原标题 [[热点冷眼]幼儿“集体婚礼”致孩子“玩”婚姻?]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郑州一家幼儿园近日举行了一场100多名孩子参加的 “集体婚礼”。据媒体报道,小“新郎”们单膝跪地,给小“新娘”戴上戒指。不少家长也在“婚礼”现场。
很多人在童年时玩过“过家家”游戏。教育学中有一种方式叫角色体验,“今天我当天父母”、“假如你当一天校长”之类的教育活动也与“过家家”异曲同工。这场幼儿“集体婚礼”的角色体验是否得当,引发了各方争议。
“集体婚礼”致孩子“玩”婚姻?
据媒体报道,郑州这家幼儿园的园长对“集体婚礼”的解释是“3至6岁的孩子会进入"婚姻敏感期",这正是因势利导、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有家长也对记者表示,“让孩子体验一下结婚的感觉,消除好奇心,也是一种良好的成长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员、心理督导师姜辉丽认同3至6岁是孩子形成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重要时期的观点。但她认为,“集体婚礼”方式有些草率,做法有点偏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件很伟大的事,教育确实需要有魄力和敢于实践的精神,但并不代表冲动和噱头,尤其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能多一些耐心和润物无声的做法更好。”
网友“腮红”说:“婚姻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婚姻却不是儿戏,不是"走走过场"就能天长地久的。对幼儿性教育、婚姻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这既刺激了孩子的主观愿望,也等于是把成人化的思维"嫁接"到孩子的头脑中,让他们过早地"玩"婚姻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中写道: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那么,“集体婚礼”的方式是否是学校普及儿童性教育的最佳方式呢?
性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教授对这种方式并不赞成。“婚礼是一个严肃而正式的事情,不能游戏的,既然举行的严肃的仪式,就得要履行。显然,这种“婚礼”是不可能履行的,这对孩子的品格教育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印象:严肃的事情也是可以游戏和不作数的。”彭晓辉说。
成人不必惊扰孩子的认知过程
2011年北京市推出中小学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在试点学校试用。这部教材因涉及性交等内容和卡通图片,引起社会关注。有人称“尺度过大”。联系到郑州这家幼儿园“集体婚礼”的做法,对幼儿的性教育应当怎样界定和把握尺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指出,3至6岁幼儿的确处于“婚姻敏感期”,对很多问题比较好奇。但这是儿童的一种自发行为,与成人的引导行为是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人是权威性的,所以成人一旦给予儿童自发的行为这样的一种仪式,就会刺激、强化这种认识,反而会帮倒忙。
“对于儿童这种自发行为一方面应该尊重、理解,不要惊扰与呵斥,另一方面,也不要以成年人的方式取代儿童的方式,这样反而使其世俗化。”孙云晓说。
而英国一家育儿网站针对1377人所做的调查则发现,将近一半(49.2%)的家长认为,8至12岁是开始性教育的理想阶段。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八岁大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性教育和感情关系。
彭晓辉指出,儿童的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性别角色教育(其中要贯彻性别平等和性多数与性少数平等的思想)、性卫生保健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爱家人、爱邻居爱他人的教育,在性别教育中,当然是男孩当男孩教养,女孩当女孩去教养。但是,也要规避性多数和男权社会对于“性别模式(性别规范)”的带有僵化和歧视性的性别内容。此外,还要教导孩子尊重女性。
作者:性别规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