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生活、共同的兴趣——中国纪录片迈进国际市场
原标题 [普通人的生活、共同的兴趣——中国纪录片迈进国际市场]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白瀛 左元峰)近年来,随着《故宫》《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等热销海外,纪录片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愈加受到关注。来自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数据,2012年该交易中心的海外销售总额中,纪录片的比重达到17%,创历史最佳,较2011年上升40.6%。
这些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经验?中国纪录片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日前在京举行的纪录片亚太国际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外国观众最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发行到东南亚、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首轮海外销售即达到35万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与会者认为,该片最大的成功点在于表现了美食背后的中国人的生活。
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说,片中美食只占六分之一篇幅,更多是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对故土的眷恋,节俭、勤奋、热爱劳动等品格。“我问过很多国际同行,关于中国美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两种:一种是最奇怪最不可思议的西方人根本不吃的东西;另外一种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程春丽说,不少外国片商觉得该片跟过去中国饮食文化节目相比更加贴近生活,不管是采藕人还是捕鱼人,虽然生活艰苦,但对生活的态度很阳光,充满了情趣,原生态的生活带给人们很多感动。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说,过去由于中国纪录片历史类、文化类题材较多,强调教育意义、节奏缓慢、娱乐性较弱,往往对国际观众造成理解与欣赏障碍,而现实题材纪录片展示了中国人生动的生活与创造,将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蕴含其中,是海外观众最渴望了解、最具实际意义的纪录片题材。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顾问乔治·克莱尔说,要跨越文化障碍,就要让海外观众了解所表现的内容和中国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现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比如拍关于京剧的纪录片,我们应该跟大家介绍一下,京剧是怎么样影响中国人生活的。”
国际合作寻找共同兴趣点
除了纯粹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和其他国家合拍无疑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一个好方法,那么应该选择什么题材呢?
罗明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时代格局中,各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共同感兴趣的选题,更多的资源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
“在亚太地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可以在更多中国题材上进行合作,我们也可以在更多国际通用题材上进行合作。”罗明举例说,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为此中央电视台和韩国广播公司(KBS)采用互拍纪录片的方式合作。其中央视拍摄了《望京》《汉江奇迹》,韩国KBS拍摄了《新中国人传》《中国的力量》,以“中国人眼中的韩国”和“韩国人眼中的中国”作为纪录片创作线索,记录下两国人民交往的故事。
在国外媒体开辟纪录片时段
另有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一种新尝试,在国外媒体开辟纪录片时段,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国际观众基础的手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举例说,2010年,交易中心与德国NRWTV电视台达成合作协议,每天开设1小时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中国时间》栏目,成功将中国纪录片搬上德国人的电视屏幕,节目以德语播出,覆盖德国1/4的人口。2011年,通过与韩国KBS合作,又成功地将《水问》《敦煌》《华尔街》等纪录片节目搬上韩国电视屏幕。
2012年,交易中心还与韩国、美国、新加坡、非洲、拉美多个电视频道洽谈了专门播放中国纪录片的时段,推广“中国周”“中国月”或者“中国时间”的概念,在国外稳定的时间段内定时播放中国节目,以引起当地观众的广泛关注,扩大市场反响,逐步培育起海外市场对中国节目的需求热情。
“这种通过合办、开办频道或时段的方式输出中国影视节目,使我们的节目外销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内容上自主安排,大大增强了中国的视频话语权和控制力,是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创新形式,也是最具潜力的努力方向。”马润生说。
作者:白瀛 左元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