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省级地方“两会”
各地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集中换班;“不封路、不摆花、不吃请、不喝酒”成报道热词;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民生议题成热点
新快报讯 中国省级地方“两会”昨日启幕。根据官方已公布的日程,全国31个省区市将在接下来1个月内陆续开会,聚焦民生、关注热点、因地制宜谋划发展蓝图。今年适逢换届之年,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的集中换班备受关注;此外,各地为响应中央号召倡导的“新会风”亦颇具看点。
换届
领导换届重视年轻化高学历
2013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亦是换届之年。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全国31个省区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将集中调整。此前人事调整中体现出的年轻化、高学历、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的特点,料将在新一轮官员选任中延续。
中共十八大后,中央、地方党政机关集中进行了大范围人事调整,11省份党委书记换班,包括四川、陕西、吉林、浙江、广东、内蒙古、福建、广西8省区,以及上海、天津、重庆3个直辖市。在政府层面,上海、浙江、吉林、山西、陕西五省市政府一把手或升任书记或调任。
8位代省(市)长或“转正”
此番调整过后,全国目前共有8位代理省(市)长,分别为: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上海市代市长杨雄、浙江省代省长李强、吉林省代省长巴音朝鲁、陕西省代省长娄勤俭、山西省代省长李小鹏、贵州省代省长陈敏尔以及四川省代省长魏宏。
其中,除王安顺代理北京市长已逾半年外,其他7位均在十八大后的近一两个月内获任命。这8人中,王安顺、巴音朝鲁和陈敏尔是十八届中央委员,李强、娄勤俭、李小鹏是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各地即将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上述8位代省(市)长将“转正”。
会风
各地“两会”闻“风”而动
与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省级地方“两会”的召开时间十分密集。除少数尚未公开日程表的省区外,全国多数省份“两会”均在本月内密集召开,大多数省份将在本月底前完成全部议程,上海、福建等少数省份则将于2月初结束。
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县市级地方“两会”响应中央号召,着力改进工作作风。不封路、不摆花、不吃请、不喝酒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各地“两会”的报道之中。在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看来,各地在“两会”期间的一些新实践,实际上是一种“闻风而动”的尝试。如果在会期、会议材料以及花销方面能够有一些实质性的减少,是值得期待和鼓励的。
一些旧有痼疾仍待根除
对于各地改进工作作风的新举措,舆论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到,地方“两会”会场内外一些旧有痼疾仍难根除。譬如,一些代表、委员开会期间玩手机、打瞌睡、住豪华酒店等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
评论认为,下一步应公开“两会”的开销,挤掉会议开支中的水分。同时,代表、委员要接受监督,住什么酒店、吃什么饭、交什么提案议案、发什么言,都不应该是秘密。
同时,还要将这一“新风”推而广之。既然地方两会可以做到不封路、不摆花、不吃请、不喝酒,其他各类会议更没有铺张浪费、动辄封路扰民的理由。
热点
异地高考等民生热点引代表关注
各地即将召开的“两会”旨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让“图景”照进现实的新路径。面对公众对于上学、看病、养老、住房、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的期盼,各地将做出何种新举措,以实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的愿景,颇为值得关注。一些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将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热点议题。
譬如,前段时间各地按要求陆续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将教育公平这一“老问题”再度推至舆论高点。虽然多地异地高考“破冰”,但北京、上海、广东等公众重点关注的省份所设“门槛”过高,一经出台即引发强烈争议。在义务教育领域,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择校风气仍然盛行。这些问题无疑是实现“学有所教”的难点所在,亟待解决。
公众最关心
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
1月中上旬,中国多地持续出现雾霾天,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十面霾伏”的天气状况再度敲响环保警钟。环境保护关系百姓生命健康,如何廓清长久雾霾,避免环保举措再度成为“一阵风”,公众期待各地政府部门和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会场内外开出良方。
在食品安全方面,近日白羽鸡事件的发酵,再度挑动起公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敏感神经,根据媒体调查,“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非食用油流入餐桌”和“病死牲畜肉”是中国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扭转食品安全问题猖獗之势,赢下“餐桌保卫战”,公众期待代表委员们为之出谋划策。 (中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