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阮剑华 文/图
琶洲展馆A区,下午2时。馆外阳光明媚,馆内略显冷清。距离火车发车至少还有10个小时。
空荡荡的候车区里,一老一小,49岁的老龙,挽着10岁的爱子小海浪,两人并排坐在折叠椅上发呆。
小海浪手里握着一根红绳,红绳牵着一辆精致的小平板车,车上堆着一个掉色的牛仔布袋和两个麻袋。牛仔布袋和麻袋都鼓鼓的,分量不轻。平板车是老龙亲手做的,他是一个木工师傅,在深圳公明一个家具厂打工。
“我们回达州,发达的达,广州的州。”聊起老家,老龙从西装内袋掏出两张崭新的火车票,指给记者看。他特意强调,这两张火车票来得很不容易,“109块一张,一张手续费要60块,是从票贩子那买的。”
为了买这两张火车票,老龙从元旦起就开始奔波,打算在10日前后坐上火车。结果连续询问了好多个售票点,都被告知没票了。买票不顺利,厂里却几乎每天加班,老龙那段时间累得够呛,连头上的“地中海”也变严重了。直到20日,他才从一个票贩子口中得悉还有28日的票,不过每张要收60元手续费。老龙想都没想就买了。
买到票后,他抽空做了个小平板车,和儿子一起收拾行李。车票上的“候车地点:琶洲”曾让老龙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后来托朋友询问,才弄明白琶洲在什么地方,怎么坐车。昨日,为了预防万一,他和儿子中午就坐汽车到了琶洲。
买高价票,固然有一票难求的原因,但是老龙在心里还有另外一个苦衷,他已经13年没回老家过年:老龙1988年结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老家出生,今年已经24岁,小儿子则是在南下打工期间获得的惊喜。2000年,为了盖房子,攒钱给大儿子娶媳妇,老龙和爱人一起从达州南下深圳打工。2003年,老龙老来得子,因深圳靠海,特取名海浪。13年来,每逢春节,远在四川绵阳上班的大儿子就会跑来深圳,一家人在深圳过年。
“老人都不在了,弟弟妹妹都在外地,十几年没一起过年了。”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龙回家团聚的念头愈发强烈。除了思乡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老龙自己,“木工是计件的,现在越来越辛苦了,每个月累得半死半活才赚个三千来块。”其二是小儿子,“儿子一直在深圳读书,一个月各种杂七杂八费用就要两千多,撑不下去的。”
今年夏,老龙凑了30万,让爱人回家监工在老家盖房子,房子有三层楼,每层两百多个平方。而老龙自己,在开始算计自己最后的打工生涯的同时,也督促小儿子抓紧时间多学点。“这边英语教得好,学好回老家就有优势。”
令他宽心的是,小儿子很争气,期末考试排在班里前五名。而在坐车前,小家伙已经把寒假作业完成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