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请风气岁末急刹车
“八项规定”出台后,多地的会桌、餐桌风气改观明显;专家建议,应顺势加强违规惩戒,提升制度法制建设,破坏违规操作的财务路径,防范不良作风反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陆文军周琳程士华
岁末年初,以往是党政机关各种会务、宴请的最密集期,被形容为“白天会桌,晚上饭桌”。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风气有了显著变化。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地采访了解到,除了总结会、开局会、务虚会、职代会等重要会议,其他诸如表彰会、团拜会、茶话会、联谊会之类,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已很少开展。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干部对禁止吃请送礼的规定持“观望”、“避风头”的心态,一些隐蔽突破规定的方式陆续出现,不利于改进作风。
星级酒店“开会吃饭明显减少了”
2012年末,中央某部委按惯例召开总结研讨会。本刊记者发现,会议地点从往年的星级酒店会议中心改到了单位内部,会期从原来的一天半压缩成半天,桌餐变成自助餐,参会嘉宾的休息房间也都取消了。会议室内,不再摆放鲜花,门口放置了两箱小瓶矿泉水,供与会人员自取饮用。
“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领导临时作决定进行调整,精简办会”,该部委一名工作人员说。
北京市属一家单位则直接取消了年会,由部门领导到各个办公室转了一圈,发放简单的慰问品,祝贺新年、以资鼓励。
上海闵行区政府部门一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近期区里两个开工仪式,鼓乐、礼炮、舞狮一律取消,仪式耗时极少。在另一个区,以往各委办局每年都会搞晚会,今年也没有了。“以前不少部门把年夜饭定在临近省份的五星级饭店,今年全部取消。某单位务虚会订金交了1万元,也退了。”上述官员说。
在安徽合肥,稻香楼宾馆是省直机关的常用接待宾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此地彩旗、横幅都不见了,会场也没有看到盆景、鲜花。
“以前很多时间都耗费在了接待和被接待上,”安徽省政府一名人员说,“八项规定”不仅群众拥护,体制内的公务员也觉得减负了,可以把更多时间精力花在干工作上。
除了“会桌”风气变化,“饭桌”风气的转变更为明显。上海的一名党政机关干部给记者看他的手机,好几条类似短信:“不好意思,最近大会小会强调‘八项规定’,局里务虚会也不吃饭了,原定小聚延期。”
他坦言,以往过年前“上班约来约去,下班喝来喝去”的现象很普遍,现在“禁令”下来了,数量确实减少很多,“往年这时候,一晚上赶两三个酒场饭局很普遍,今年都不敢搞了”。
浙江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有三大变化:饭店好定了,干部难请了,心思要多花了。“往年高峰时段,高档宾馆酒店都爆满,今年不预定也有包房,但今年干部都很难请来吃饭,要花的脑筋更多了。”
当地一名星级酒店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今年政府部门来开会吃饭明显减少了,清淡的时候晚上只有一两间订出去。”
“我们担心领导大老远来,吃不好喝不好,显得太寒酸。但中央有规定了,必须照办,”安徽省临泉县一名长期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无论省里还是阜阳市领导下来调研,县里都是四菜一汤的标准,顶多再加两个咸菜碟子,也没有了酒水饮料,一桌饭三四百元就可以了,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皖北地区喝酒风气很盛,当地一直有‘麻雀也能喝四两’的风俗,禁酒后,基层干部觉得轻松了。”
这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阜阳市和临泉县各自专门成立了督察组,不定期到酒店宾馆等场所巡查是否有人公款吃喝,到学校去巡查是否有公车私用接送孩子上学,等等。
“潜规则哪有这么容易改?”
虽然会风变了,不少官员也推脱了近期的吃请,一种心态却较为普遍存在:“不愿顶风作案,但愿来年再见。”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相当一部分官员仍持“观望”、“避风头”的心态,有的甚至认为中央规定是“运动式”的,吃请送礼之风难以真正刹住。一些机关干部暗示,可以等过年以后,风头不紧的时候“再搞”。
“你觉得官员间互相请客拜访、企业请官员,真能禁住吗?”一名干部这样反问记者,“吃饭送礼已经是很多业务的‘润滑剂’,这种‘潜规则’哪有这么容易改变的?”
即便当下,违规行为依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个别地方在公款接待时存在饭后“最后一道菜”的酒场习惯,即每人送中华烟一盒,这种风气目前仍没有彻底杜绝。
另据报道,近期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检法及交警大队几十人就在数百公里外的黄山景区五星级酒店召开联席会,房费高达500元一天,餐价也达到了每桌千元以上。河南郑州凤凰台警务区民警在当地天中大酒店团拜聚餐,六七张圆桌坐满人,记者采访不仅受阻,还遭到非法扣押。
上述事件被曝光后,相关责任人受到查处。
相对于明目张胆的会议吃请,时下更陆续出现了隐蔽吃请送礼现象。“范围越来越小,行踪非常难找,花钱一点不少,”接受采访的一名官员说了这个近期的顺口溜:随着监督加强,现在一些干部采取了小范围到隐蔽地点宴请的方式,“悄悄地吃、轻轻地拿、偷偷地玩”。
某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宴请上级领导,到高星级酒店是不成文的规定,现在不能这么招摇,很多企业就在自己单位的“食堂”宴请。这些“食堂”装修豪华,不亚于大酒店,而且专门请来高星级酒店的厨师,连餐具都由酒店带来,档次一点也不低。
而且,隐蔽操作的财务路径依然畅通,尤其是餐费和会务费,成为违规乃至腐败的重灾区。据记者了解,一些“定点饭店”和相关单位早就形成了“默契”,发票怎么开、开什么都心知肚明。
“譬如今天吃了两千元,就开成两张发票,时间开成两天,手法很多。”某单位负责人透露,不少单位公款送礼、送卡,都靠一些熟悉的“定点饭店”打进餐费,甚至还有从饭店套出烟酒或现金的违法行为。会务费也是花样繁多,旅游、礼品都可以从这里走账,同样有违法套现现象。
占公家便宜则更为普遍。本刊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习惯性”利用会议之便在酒店多开房间,然后带领家人、亲戚到酒店消费住宿,公款结算;有的工作人员就餐时,从酒店多买烟并将费用计算在接待费用之内,等等。
避免“轰轰烈烈走过场”
鉴于官员中“观望”心态仍较为普遍,专业人士建议,“八项规定”有效改进了党风政风,应顺势让好制度“固化”,防止“轰轰烈烈走过场,一篇心得交给党”,甚至引发报复性反弹。
长期研究“三公消费”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现在舆论监督、惩戒力度依然不足,也没有具体处罚细则,难免“两桌”不良风气反弹。
专家建议:短期而言,要加强监督和惩戒,破坏违规财务操作路径;长期来看,要靠财政信息公开、反腐法制建设和财产公示制度来形成长效机制。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李炜光说,“会桌”、“饭桌”风气引发老百姓的强烈关注,当前最有效的一招,是从技术上打破把吃喝“处理进”公务开支的路径。
李炜光认为,要抑制吃喝风气反弹,一是继续推进更加规范的预决算公开制度;二是对预决算公开做更多的解释性工作,让老百姓看得懂;三是通过第三方外力约束官员行为,使公务开支都有着严格的篱笆无法越过,通过外部的控制来提高约束力。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认为,要落实“八项规定”并真正遏制腐败,必须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一方面,做好干部财产公示试点的推广,形成由上而下的机制;另一方面,推进财政信息的公开。
蒋洪介绍,以往“三公经费”公开后,公众往往看不明白,以后应该推进公开“经济分类”。所谓经济分类,是指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贴、转移支出、购买支出等,其中又可细分为工资、奖金、福利,以及购买商品劳务、办公用品、业务费、招待费、会务费、差旅费等。“如果这样分类,就能将‘三公消费’明明白白体现出来。”
还有部分专家以及基层干部建议,中央巡视组督察“八项规定”落实情况时,可以多种形式结合,明察暗访,每到一个地方,要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走访基层的会场、酒店等,然后再与地方座谈,查阅相关账目等。
他们表示,有些督察组到了地方,只与领导座谈,不和群众见面,很少在无陪同的“原生态”下调研基层。长此以往,督察组本身会成僵化的形式主义中的一部分,无法起到督促地方改进工作的作用。
此外,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抑制吃请风气反弹,仅靠自上而上的监督还不够,对于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的各类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回应,快速查处。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王开玉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