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气污染,不妨借鉴北京举办奥运时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北京举办奥运时的治污决心。
连日来,受雾霾天气影响,公众对环境治理问题高度关注。全国雾霾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可见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雾霾治理,这些天各地采取了许多办法,社会各界也提出许多批评建议。但应看到,雾霾治理既有紧迫性,也有长期性。雾霾污染的消散,根本出路是转方式、调结构,而在短期内,重点是要做好减少尾气排放、工地扬尘以及排污企业整顿等方面工作。雾霾看似突如其来,背后却是污染长期累积和集中释放的过程。
相应地,在雾霾治理上,既要有应急方案和集中治理手段,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并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工厂减产、工地停工,这无疑都是临时应急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舆论对北京公车停驶的问题较为关注,这更多反映的是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还有报道称,低标油品是加重空气污染的一大元凶。这恐怕要等待油品标准的提高,才有望得到解决。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一方面要加紧制定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另一方面要建立污染整治日常措施。后者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公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建立公务车辆限行的日常机制,发挥政府表率作用;分阶段搬迁污染企业,对排污大户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减少黄标车数量,限制上路;大力缓解交通拥堵,必要时加大车辆限行力度。这些措施,不光是针对北京,也是各地治理雾霾的必要手段。
这些治污手段其实并不新鲜。北京举办奥运会之时,这些措施多已推行,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年,北京提出“绿色奥运”概念,制定“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整治。如对全市200多家重污染企业进行整体搬迁转产,对全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奥运期间对全市机关车辆的50%实行停驶,并禁止全市30万辆黄标车上路。经过一系列动作,北京终于迎来了奥运期间的“好天气”。
治理大气污染,不妨借鉴北京举办奥运时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北京举办奥运时的治污决心。没有下定决心,再好的治理措施也可能落实不到位,而“好天气”也随时会转为“坏天气”。当然,北京当时采取的治污措施,有的属于临时性手段(如禁止黄标车上路),有的如未建立常规机制则可能卷土重来(如企业排污治理)。就此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问题,把好办法、好经验通过一套完整机制固化下来。
今天的雾霾,多为昨天污染累积而成。今天的治理,是为了明天能够拨开迷雾见蓝天。据悉,受雨雪天气过程及南下冷空气影响,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减弱或消散。但要摆脱依赖老天爷驱散雾霾的现状,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根本入手,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方案与长效治理机制。
本报特约评论员魏英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