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教师葛凯伦:愿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
2013年02月01日1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美籍教师葛凯伦:愿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
中新社福州2月1日电 题:愿做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桥梁的美籍教师葛凯伦
中新社记者 黄子瑄
“要来点茉莉花茶吗?”葛凯伦热情地问道。走进这位美籍友人的家,当地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对葛凯伦而言,福州是她相识20多年的老朋友。
1987年,时任美国南俄勒冈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她来到福建师范大学,担任俄勒冈州来华留学生的带队教师。此后,葛凯伦几乎每年都会在福州住上一阵子,有时一住就是半年多。
“葛凯伦在退休后,把福州当成第二故乡,在这儿生活、翻译作品。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中国、了解福建。”葛凯伦说:“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1990年,葛凯伦从一本福建民间故事集着手,开始了她的翻译生涯。
“很多文学作品在叙述中,都会引经据典。有时,我也会被繁冗的句子搞得一头雾水;有时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情况竟会是截然相反的意思!”尽管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研究,葛凯伦在翻译这些作品时,时常会受到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困扰。“不过我很幸运,因为在翻译这些作品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泽平教授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她笑着说道。
同陈泽平合作,葛凯伦已陆续出版了50多部译作。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中国当代知名的作家,如中国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中国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残雪、苏童,以及张抗抗等。
“语言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不同地方的人通过一些译作就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在一旁默默听着我们对话的葛凯伦的朋友路易斯有感而发。工程师出身的他,曾任教于济南科技大学。每逢周末,到朋友家组织英语角、带着几个五六年级的孩子边玩边学英语,成了他在福州乐此不疲的社交活动。
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处处长沈子灵回忆,1984年,福建与美国俄勒冈州缔结了友好省州关系,省州之间的教育交流也随之展开。“作为俄勒冈州第一批来到福建的外籍教师,葛凯伦为福建文化教育与外界的交流作出了不少贡献。”
葛凯伦告诉中新社记者,这20多年来,福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的热情和善于接纳从未变过。邻居、同事、学生、甚至并不相识的商店店主、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共同拼成了福州面貌。“这种友善和温暖,一直吸引着我们。”
“在美国,吃不到地道的中国菜,我们就自己在家做。鱼香茄子、青椒牛肉,甚至我们也自己包饺子。”对中国菜肴的喜爱,使得他们身在家乡却也有几丝异乡之感。
1999年,葛凯伦和其他16位外籍友人成为第一届福建省友谊奖的获得者。时至今日,这份对福州的执着与热爱,让她依然留在了这里,成了在福州居住时间最长的外国人。
“如果有一天,我没法再来福州,我会很失落很遗憾。”谈及设想的别离,眼前这位时常带着微笑的她,低头沉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