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安倍何以取信于人
原标题 [自相矛盾的安倍何以取信于人]
自1月28日日本第183届例行国会开幕以来,面对朝野各政党议员的提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围绕当前的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多次表明态度,并阐述其下一步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可是,如果将安倍的相关言论贯穿起来看一看的话,不禁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些自相矛盾的言论难道真是出自同一个人之口吗?
2月1日,安倍在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希望修复因钓鱼岛问题而陷入低谷的日中关系,因为“这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为此,安倍强调“希望能从大局观出发”,避免“个别问题”影响整个日中关系。同时,安倍还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给予肯定,表示日中两国进行包括政治级别在内的多样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正当那些为当前严峻的中日关系形势而揪心的人们准备为这一番颇具“大局观”的积极表态点头称道之际,安倍却当头泼来一盆冷水。在回答有关自民党是否将按照去年众议院选举时制定的竞选纲领在我国领土钓鱼岛上派驻公务员的问题时,安倍毫不犹豫地表示,这仍是其下一步的“备选项”之一。
实际上,类似的“先扬后抑”似乎已经成为安倍有关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态的招牌句式。1月29日,安倍参加日本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时,围绕因钓鱼岛问题而持续恶化的日中关系称,由于日中两国在经济方面关系紧密,因此“有必要重返战略互惠关系”。正因为出现了问题,两国才“应经常展开对话”。安倍还称,如果有必要,他愿意“从首脑会谈开始再次重塑日中关系”。可是接下来,安倍话锋一转,再次重申所谓的“尖阁诸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在这一点上“没有谈判的余地”的陈词滥调。
一方面希望修复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放弃进一步的挑衅;一方面希望举行首脑会谈,另一方面又丝毫没有表现出谈判的诚意。自相矛盾的言论折射出的是安倍内心的纠结和思路的混乱。
作为“国有化”闹剧的始作俑者,野田内阁的黯然下台和民主党政权轰然崩塌已经证明,国内的经济搞不上去,外交上的调子唱得再高,迟早也逃不过倒台的命运。对此,趁虚而入再次上台的安倍心里再清楚不过。然而,无论是力图通过扩大出口来重振制造业,还是希望通过吸引外国游客来推进“观光立国”,日本都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和重要客源国。自2012年日本政府对我国领土钓鱼岛非法实施所谓的“国有化”以来,急剧恶化的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安倍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骨子里的保守主义血统和日本政坛整体“向右转”的大环境,却又令安倍无法再次鼓起勇气,拿出真正的诚意来开启新一轮的“破冰之旅”。
在分别以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为首的代表团来华进行了两轮试探后,安倍应该更加清楚地了解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原则底线,同时也应该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中方对于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诚意。对中方而言,钓鱼岛问题绝不仅仅只是安倍口中的“个别问题”,而是事关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乃至决定中日关系未来的关键问题。避开这个核心和关键,整体和大局也就无从谈起。也许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逻辑,安倍才能少发表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论,多一些同中方相向而行的实际努力;少一些可能导致事态升级失控的行动,多一些对话解决问题的诚意,为中日两国最终构建起“战略互惠关系”做出应有的努力。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 本报东京2月2日电 )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