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从无到有--阿拉伯大羚羊又成群
原标题 [随笔:从无到有--阿拉伯大羚羊又成群]
新华网阿布扎比2月4日电(记者安江 马锡平)在阿联酋最大的天然岛屿锡尔巴尼亚斯岛(又称萨巴尼亚岛),可以“亲近”珍稀动物阿拉伯大羚羊。它的形象被印在阿联酋50迪拉姆纸币上。阿联酋的这一国宝级野生动物曾遭大量猎杀,到1972年已在阿拉伯半岛绝迹。经过40多年的人工复育,它们在锡尔巴尼亚斯岛的数量从无到有,目前已达到800多只。
近日,应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局之邀的记者一行,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向西飞行约30分钟后,来到锡尔巴尼亚斯岛。这个离开大陆海岸线8公里的岛屿,原是阿联酋已故总统谢赫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私产,1971年起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始繁育、放养野生动物,目前生活着1.5万多只各类野生动物。
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锡尔巴尼亚斯岛覆盖着大片绿色植被。登岛时,记者一行乘坐的小型飞机在一座别致的小木屋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屋四周一排排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彩旗,彩旗上的醒目图案一个是硕大的羚羊头,另一个是一只可爱的小猎豹。
阿拉伯人对这种大羚羊情有独钟。阿拉伯许多历史记录特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其实就是又称为直角羚羊的阿拉伯大羚羊。外表强壮并美丽的阿拉伯大羚羊,在整个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图腾式的动物。阿拉伯诗歌、音乐和绘画中多见对它们的赞美。
而且,阿拉伯大羚羊与阿联酋的渊源还格外深。“阿布扎比”的意思就是“有羚羊的地方”。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段故事,说的是从前沙漠里有个猎人抓到一只饥渴的小羚羊,出于怜悯没杀它而带着它一道去找水喝。但是,他们历尽艰辛找到的井早已干枯,小羊渴死在井旁,后来人们便称那口井所在的地方为“阿布扎比”。
从生物学角度,耐饥渴、能蹦善跑的阿拉伯大羚羊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特点。比如,仅靠在清晨汲取草叶上的露水,它们就可以维持一整天不喝水。阿拉伯大羚羊还非常聪明,它们能从很远处感知沙漠里偶尔下雨的地方,随即以最快速度长途奔赴。
过去,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大羚羊犄角药效奇特,肉质鲜美,羊皮又适合做水囊,因此大量捕杀,最终导致它们在阿拉伯半岛上绝迹。如今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的阿拉伯大羚羊种群已非旧种,而是上世纪70年代起从美国引进,并通过人工繁育而形成的,而且这里的800多只成了中东地区第二大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种群,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境内拥有的1000多只。
阿拉伯大羚羊的人工复育是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保护的最成功案例之一。在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把这种羚羊的濒危程度从“濒危”改为“脆弱”,下调3个濒危等级,这同时也是对中东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的肯定和鼓舞。保护区经理艾米-寇肯女士说,曾在阿拉伯半岛濒临灭绝的瞪羚、山羚羊等也得以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快速繁殖,这些食草动物总数到2009年已超过5000只。而为了控制保护区内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食草动物的天敌猎豹被引入保护区,所以岛上飘扬着的彩旗上也有猎豹的形象。
猎豹加入还能让保护区的羚羊在食肉动物的追逐下,恢复野生状态下的灵敏以及快速奔跑的本能。同时,猎豹原本也是阿拉伯半岛生物链的高端强者,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也因人类猎杀而绝迹。目前岛上的5只猎豹也不是阿联酋原有种,而是来自目前最接近阿联酋猎豹的一个特殊亚种“亚洲猎豹”。
在一片怪石林立的山谷里,保护区向导、约旦小伙子马哈茂德告诉记者说,锡尔巴尼亚斯岛上还有被当地人称为“土狼”的鬣狗,扮演着生态圈里清道夫的角色。老病而死的动物,都成为食腐动物鬣狗的“美餐”。按他的说法,羚羊能自觉死之将至,但它们不愿死在同伴面前,会走进这个寂静的山谷默默死去。每隔一个来月,保护区管理人员都会在山谷里发现被鬣狗吃得干干净净的羚羊骨头。
岛上保护区还陆续引进了长颈鹿、阿联酋弯角羚、德氏大羚羊、黑背扭角羚等适合在干燥、炎热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丰富了岛上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此外,小岛正处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每年的特定季节,岛上湖泊还有迁徙途中歇脚打尖的成群候鸟,其中最有名也最好看的是火烈鸟。
2009年,锡尔巴尼亚斯岛对外开放。阿布扎比此后着意开发岛上的旅游资源。如今,游客来这里可以乘飞机直达,也可以先从阿布扎比驱车西行约250公里,然后换乘轮渡登岛,在此参观罕见的野生动物,欣赏小岛自然风景。
作者:安江 马锡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