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浪费指向作风建设
成由勤俭败由奢,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更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种伟大力量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龙在宇
实习生张佳鑫
今年春节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第一个春节,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现象能否得到遏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发表讲话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作风问题,已成为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反对奢侈浪费也已成为党内外的普遍共识。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来开局起步,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抓住了当前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举措。
尤其当前正值各地两会集中召开之际,也是春节来临之际。年关前后,对普通国人来说,是一年中阖家团圆的最重要时段;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则又多了一重含义——这也是作风扎不扎实、能否保持纯洁的年度“考试季”。
警惕奢侈浪费之风危害党的根基
“舌尖上的中国”是道美丽的风景,给人无限遐思;而“舌尖上的浪费”却是丑陋的毒瘤,看之触目惊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的干部觉得,既不贪污,也不受贿,吃点儿、喝点儿算什么?这样的想法暗暗弥漫机关单位,弥漫社会角落,弥漫我们身边,损害着社会风气。
“类似中国已经富裕起来,浪费一点粮食是小事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财政压力大,必须厉行节约,以改善民生并积累发展的资本。而大吃大喝不仅背离了中国的国情,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据统计,我国目前尚有592个贫困县,约占全国2800个县的1/5;有1.28亿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将近1/10;还有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国虽然GDP总量名列世界第二,可是人均收入排名仍在世界百位以后。而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奢侈浪费之风,不仅造成物质的损耗,更严重危害着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认为,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而奢侈浪费之风,就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
对于个别党员干部的奢侈浪费行为,人民群众更是反映强烈。近日,有媒体公开征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等线索,此举马上得到网民热烈响应,短时间内相关微博转发量就超过3000次。
回顾历史就能发现,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分别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叶笃初说,站在中国梦的新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有好的作风来保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代表了未来的施政方向,也将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强大的动力。
中央率先垂范
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此次中纪委全会以公报形式再次重申落实,无论是“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的细致和坦率,还是“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真诚和坚定,其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彰显力度之大、决心之坚,无一不体现出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之动向。
受访专家认为,近段时间以来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可以说是为全党改进作风找准了一个突破口。这次中央抓改进作风有三个特点。一是抓得具体,二是体现从严要求,三是中央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同志带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说,近期出台的相关规定十分具体且有针对性,表明了中央的决心,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可以说脉号得很准。规定要求领导干部下去调研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等,这些规定十分具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很受群众的欢迎。
汪玉凯表示,这些规定现实针对性强,不仅有助于改进党风政风,而且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亲民、为民的执政新风,显示了中央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表态,实际上是传达了在廉政建设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的信号。“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这样平实的语言要求领导人起表率作用,也是对工作作出的一项自上而下的政治承诺,是对人民期待的正面回应。
林喆特别提到,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晚餐就是简单的四菜一汤,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一把手有责任感,班子才有责任感,班子有责任感了,下面的党员干部群众就会被带动起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一万个纲领不如一次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半途而废、抓不出成效,就会失信于民。多位受访专家提醒,如今中央作出相关部署,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一一落实,长期坚持,不负群众期待。
“有了好的制度、好的规定,如果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停留在嘴上,那就成了镜花水月,损害党的威信,玷污党的形象”,叶笃初认为,反对浪费、厉行节约要出台细则落实问责,严格执行坚决追责,上下一盘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动真的,碰硬的,出重拳,下猛药,倘若有人胆敢越“警戒线”,触“高压电”,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保护伞多牢,都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到底。唯此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
对于切实改进工作,遏制奢侈浪费之风,中央的决心不容置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据了解,全国各地各部门继中共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后,先后出台了各项实施细则。截至目前,甘肃、江苏、北京等30个省区市已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中央军委及教育部、文化部等多个部门的实施细则也陆续与公众见面。
“细则的出台,传递出改进作风的积极信号,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各地的落实部署推向了实际的操作层面。”汪玉凯如是说。
同时,林喆认为,改进作风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来评判。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就要受到一些约束,可能就会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而群众的舒适度就会好一点,满意度就会高一点。“改进作风到底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的满意度。”
长效机制遏制浪费
近年来,各地也曾出台不少文件,治理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行为。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风头来时有所收敛,风头过后一切如常的现象。
对于如何避免“一阵风”?受访专家认为必须探索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向所谓的官场“潜规则”开战。
薛刚凌认为,必须不断深化完善制度规定。这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保证。为此,对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要及时予以填补;对已经不适应的规章制度要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对适用的禁令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制定一个好的规定不容易,把好规定长期坚持下来更不容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饭桌”、“会桌”的变化,老百姓叫好,但要抑制吃喝风气反弹,必须继续推进规范的预决算公开制度,使公务开支透明化制度化。
汪玉凯认为,必须破除目前资源分配中存在的“跑部钱进”等陋习,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变各种办事“潜规则”为“显规则”。调研中,有的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吃喝风,归根结底还是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不正之风造成的。在现有的资源分配体制下,谁会跑,谁人脉资源广,谁就能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和政策。因此,改进作风取得实效的关键,仍在于相应体制改革的推进,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
“作风反映党风、连着民风。风气正则民心聚,民心聚则事业旺。”叶笃初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作风建设是党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纽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对全党的要求,也是一种警示,更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种伟大力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