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回家的爱与难:北上广三地春运目击记
原标题 [聚焦回家的爱与难——北上广三地春运目击记]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李志勇 叶健 吴涛)在新春之际,“回家”是人们追求团圆幸福的希望所在。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铁路春运客流近两天也达到高峰。记者连日来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采访看到,虽然春运回家路上充满了奔波、劳碌、焦急、等待、拥挤,但也处处涌现出温暖和关怀。
难:春运路上仍现“一票难求”
在广州火车站巨大的候车棚里,正等着回老家甘肃的巩占武夫妇面对着坐在靠近围栏的凳子上,旁边放着四五个大小不一的包裹,这是他们春节回家的行李。
巩占武夫妻俩在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作。为了回家,他仅是买票就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预定的回家日期也是一推再推。
“电话订票、网上订票都在弄,每天一早8时起来就打电话,电话订不到了接着又上网订票,自己用手机上网,也借朋友的电脑上网。每天最少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订不到了第二天接着订。费心费神,比工作还累。”巩占武说。
巩占武说,铁路部门把代售点的预售期安排的比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的短,有些不合理,“对我们这些在偏远地方打工的人来说,买票更难了”。
尽管受网上购票冲击,但也有不少务工人员还都能买到开车时间较晚的临时列车车票。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车票好买点,我是到了车站再买票的,都还买到了坐票,这在以前是不会的。”在常州打工的河南商丘人李卫东说,出来打工七八年,这是他第一次春节坐着回家。
如果说网上购票对于务工人员有难度,那么电话订票总可以吧?毕竟务工人员中有手机的不在少数。但是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务工人员并不知道这条购票途径。
情:为了家中的牵挂
为什么要回家?为什么要在春节时顶着千难万难也要回家?只因家的牵挂,只因千百年来已成为民族基因的传统。
“都快一年没见小孩了,特别难受。”来自河南信阳的王伟在上海打工,而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在老家。由于工作繁忙,他一年也难得回去一趟。不过,这种情况王伟并不打算持续太久,“等儿子五岁我就回家打工了,必须要多陪陪小孩,不能让他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几代务工人员的痛,这痛如何抚平是社会难以推卸的责任。
上海火车站灰暗的行李堆中一个可爱的小木马站在那儿,那是来自安徽李彩带给孙女的新年礼物。“孙女刚会走路,买回去给她玩。”春运的火车非常拥挤,多带一点行李都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老李并不以为意,“再难也要带回去,小孙女电话里就说要这个”,对他来说,给孩子的礼物就像是插上翅膀的木马,带着天伦之乐飞翔在城乡之间。
巩占武夫妇孩子才三岁,在家里由父母照顾。离家千里,最痛莫过于思念幼子。“这么麻烦还要回家,是太想孩子。平时一周要打好几个电话,有时说着说着她(巩占武老婆)就哭了。在外面一年了,春节怎么说也要回去一趟,而且家里还有老人呢。”巩占武说。
“放不下孩子,但家里要用钱,实在没办法。”巩占武老婆说。
这次回家,巩占武夫妇花了3000多元给孩子买了电脑。还找人帮忙下载了一些动画片和电影视频。“我们毕业了还没见过电脑,现在有条件,就让孩子早点见识,希望他将来比我们有出息。”
爱:热情服务温暖春运回家路
今年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依然存在,铁路运能紧张的矛盾依然存在,买不到票,回不了家的人依然有不少。但在这种失望和劳碌下,2013年的春运多了一些关怀,多了一些体贴。
北京西站党委副书记宋建国说,西站近2000职工全员上岗,同时聘请了700多名红马甲志愿者和50多名蓝马甲志愿者,以确保车站春运平稳有序。在客运组织方面,北京铁路提出“多露一点微笑,多道一声问候,多拿一件行李,多走一步路程,多帮助一名困难旅客。”
2013年春运,付博成为北京南站众多身穿蓝马甲的春运青年志愿者中得一员,帮助旅客使用自助售取票机、解答旅客咨询、帮助旅客接送站等。“大一那年春节回家,我带的行李特别多,幸好一位春运志愿者帮助我,才使我顺利上车,我也想用我的行动去帮助别人。”
上海铁路局合肥段党委书记崔海洋在铁路系统干了三十多年,为了春运,他已经连续多年没有陪家人过年。崔海洋告诉记者,因为多数中短途列车是没有餐车的,而春运期间乘务员根本没时间下车吃饭,所以他们很少能吃上一顿热饭。“不少时候,我们就把包子馒头装在塑料袋里,再放到热水里泡一泡,凑合着就是一顿饭。”
尽管如此,乘务员的服务却不能打折扣,“我们会全力保证每一位乘客都平安回家过年,这就是我们的责任”,L8562列车长芦波工作7年,为了做好工作,他少有时间陪陪年幼的孩子,“有时候却是会很内疚,但是没办法,我们不回家是为了送更多人回家,确实苦,但是值。”
作者:李志勇 叶健 吴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