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在坚守、责任、希望中迎接春节
原标题 [返乡农民工:在坚守、责任、希望中迎接春节]
新华网西宁2月9日电(记者顾玲)38岁的农民工铁有来穿着雨靴、提着水管,站在自家的房顶上冲洗玻璃暖棚的房顶,一股股污水顺着排水管道流出来,暖棚顶上的玻璃被清洗一新,铁有来稍稍松了一口气……
新春时节,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马场村,像铁有来一样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们陆续回到了村子里。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让小小的山村热闹起来,帮父母干干家务,带孩子买买年货,怀着对父母妻儿的歉疚之情,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他们在故乡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并为继续外出打工做着准备。
34岁的杜贵林在新疆打工,已经两年没有在家里过年了。年前,他坐了两天一夜的大巴车,从新疆千里迢迢回到故乡过年。因为和妻子离异、自己又长期在外打工,12岁的女儿杜艳萍一直由年迈的父母抚养。
“我回来的时候艳萍正在村子里玩,她远远地看到我就跑过来了。”想起上次回家时孩子对他疏远的情景,杜贵林说:“这次好多了,上次我回来时她特别害羞,不到我跟前来,也不跟我说话。”
杜贵林给女儿买了几本作文书作为礼物,“孩子的个子长了,但是胆子小,性格比较内向,脾气也比以前大了。”杜贵林这样评价孩子,“她希望我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在附近找个活儿干,可是我文化低,又没啥手艺,在这儿也找不上活儿。”
杜贵林准备正月初十坐大巴回新疆。“不去也不行,家里的老人和娃娃都要靠我,越往后花费越大,我只想着再多挣点儿钱。”
和杜贵林同村的郑智邦也在元月二十几号回到村里。41岁的郑智邦告诉记者,他在西宁市海湖新区的一个工地上贴保温板,干一天140块钱。
几个月没回家,郑智邦回来的头件事儿,是把家里的猪杀了,并买了一些新鲜的蔬菜。
郑智邦和妻子刘凤刚都在西宁打工,他们的3个孩子平时就与73岁的奶奶雷玉莲生活在一起。奶奶岁数大了,腿脚也不好,能照顾3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已属不易。
“大女儿郑生花今年就要上高中了,我给她交待,平时多管管弟弟妹妹,作业上有什么不会的就教给他们……”
郑智邦一边说,一边踩着板凳,在郑生花的指导下,把一副副春联贴到一间间房门口:“我不识字,她说把春联贴到哪儿我就贴到哪儿。”郑智邦说,“我自己没文化,就觉得让他们上学很重要。”郑智邦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他给孩子们许诺:谁考得好,谁的压岁钱就给得多。
贴完了春联,郑智邦在家里等外出打工的同伴们,商量节后出去打工的事情。“西宁的活儿已经干完了,我们准备正月十三去内蒙古修高速公路。”
作者:顾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