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府免费招待美国国会议员及工作人员。”2月1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称首次披露美国国会人员接受外国政府及游说组织邀请,在出访时受到豪华接待的情况,并强调“以中国接待数量最多”,“发出邀请的国家显然从中受益不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法律允许外国政府进行游说,虽然有很多限制,但各国都在做美国国会的工作。美媒在报道中刻意突出“中国政府”这一因素,背后有深刻的政治意味。
《华盛顿邮报》称,有关访问由外国政府或美国游说团体组织,以文化交流为名展开。据统计,美国国会工作人员在2006年至2011年共进行803次此类出国访问活动,国会议员参与此类活动的数量也呈增多之势,2011年共有21次,比2010年多了一倍以上。由于只有国会议员和高级工作人员才需公开自己的此类行程,因此此类旅行数量实际上要多得多。国会内一名前高级助理透露,低级别的国会工作人员经常被派去参加这种活动,因为他们很少获得美国政府付费的官方出访机会。
报道还称,中国是这类访问活动最大的资助国。国会高级工作人员在2006年至2011年访问中国大陆200多次,中国台湾地区也接待约100次此类访问。报道举例说,去年夏天,十多名美国国会工作人员访问大陆9天。他们住豪华酒店,只在第一天与中方官员进行了会面,随后8天全是参观游览,包括游览长城、故宫,参观上海博物馆等,所有花费都由中方负担。不过报道承认,行程中也包括与访问主题有关的参观中方导弹护卫舰以及另外两个与国防有关的设施。
除中国外,还有一些国家也被“点名”,包括韩国、泰国、巴拿马、约旦、塞浦路斯、瑞士等。报道写道,在一次约旦之行中,国会工作人员下榻在豪华的安曼四季酒店,并在那里获得国王接见,之后还游览了死海等名胜,还在佩特拉古城和杰拉什古城住了2天。在一次前往瑞士的访问中,国会工作人员获邀乘坐直升机飞越阿尔卑斯山,前往山顶一座能俯瞰湖光山色的咖啡厅访问结束之后,组织活动的游说团体还会不断跟进联系参团的国会工作人员。
活动的组织者称,对于美国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这是在不花纳税人钱的情况下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访问游客众多的历史和文化胜地,可以培养他们的国际理解力。报道援引通过美亚基金会组织了一场中国资助行程的理查德奎克的话说,“据我们观察,这些出访非常富有意义和成果”,“我们努力更多地认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另一名负责此类文化交流的游说人员表示,这种访问可以让国会工作人员今后在涉及邀请国事务时表现出“更大热情”。该人士表示:“人们从这种旅行回来之后,想法就会有一些改变。”
批评者则认为,这些旅行是“具有宣传性质的野餐”。《华盛顿邮报》称,根据国会规定,外国游说人员在华盛顿请国会工作人员喝杯2美元的咖啡都不行,但他们却能邀请、计划和陪同国会工作人员参加耗资1万美元,甚至价格更高的海外访问旅行,这实在荒谬。报道援引促进国会透明的网站“LegiStorm”发起人乔克弗莱德利的话说,“那些发出邀请的国家显然从中得益不少”。
金灿荣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同样接受免费招待,英国和以色列的招待就没有人认为有何不妥,如果提到“红色中国”恐怕就要保持距离。这让人理解为,接受中国政府的免费招待不违反法律,但在政治上不正确。这样的报道更像是对美国国会议员和工作人员发出的“政治警告”。他告诉记者,美国议员们并不是对所有政策都很熟悉,在国会投票前,通常会由了解外交事务的助手给他们提供资讯和建议。因此议员的助手们成为各国游说的关键人物。这是美国政治中特殊的现象。
金灿荣说,中国政府是在1995年李登辉访美之后才意识到做美国国会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驻美使馆里专门设有“国会工作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所以经验不足,人脉不够。美国是“社会大,政府小”的国家。别的国家很懂得如何利用非政府名义做事。在美国这种政治背景下,官方身份有时是一种局限。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谌庄流 本报特约记者 甄翔 本报记者 段聪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