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焦点访谈):在上次节目中,我们报道了一个叫李德勇的人,打着综合记者站的牌子,招聘人员,以采访为名,行敛财之实。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这个话题。记者在李德勇的身边观察多日,发现这是一个多年形成的有一定架构的组织,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是凭借什么在社会上招摇撞骗的呢?就没有人识破他们吗?他们又有哪些敛财的方式呢?记者进一步进行了调查。
按照招聘启事上的说法,李德勇在一个国家正规报纸驻连云港工作站,那么到底是哪家报纸的工作站呢?李德勇告诉记者:“我们这儿有《经济与法》、《中国新农村》、《农村青年》,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记者站,是我负责的。”
按照李德勇说的这些所谓媒体的名字,记者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网站上查找,结果一家也没有找到。他所谓的国家级正规报纸都是假的,当然就更不存在这些媒体驻连云港的工作站。
再看看李德勇的这个假工作站的组织架构。据观察,在这里,不止李德勇一个人在忙,他的妻子、兄弟、亲戚,七、八个人都在干这一行,这些家里人只是他身边的一个小圈子。李德勇还大量招聘外来人员,这些人一开始随着他一起外出充人数,等到学会了以新闻采访敛财的招数后,自己也单干去了,目前仍在单干这一行的还有二三十人,墙上的名单上记录着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和李德勇之间经常互通新闻线索。
拿到别人提供的信息后,李德勇自己外出敛财,同时也给其他同行通报这些信息。比如记者跟随小刘一起去过的山东某食品厂,就是李德勇曾经去过的地方。据小刘介绍,李德勇在这家企业已要到了4000元钱,既然他们肯出钱,那就证明还有潜力可挖,所以李德勇又告诉小刘,以其他媒体记者的身份再次登门。
李德勇等人利用互通信息的方式跑遍了周边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开发区,甚至是各个乡镇,同一个地区,同一家企业,同一件事,你吃完我去吃,你拿完了我也得去拿。
李德勇究竟是什么人呢?在中国记者网上,记者竟然找到了他的名字和记者证,记者证显示他是《购物导报》的记者。记者在跟随李德勇外出采访时,也发现他与这家媒体之间的确存在关系。比如李德勇等人外出敛财时首选方式是收现金,但如果被采访对象不能提供现金,他们也可以接受汇款或转账到《购物导报》的方式。
知情人蔡先生就替李德勇办过这样的事情:“这钱到了《购物导报》,除了有时候要抵扣一些报社该交的费用,实际上还是他的,转到他个人卡里面。”
李德勇无疑是记者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他与《购物导报》究竟是什么关系还有待调查。作为媒体,如果出于利益驱动,聘用这样的人员,甚至还在非法创收中分一杯羹,就意味着这家媒体已经将道德和责任完全抛在了脑后。
我们看到,李德勇不是一个人在活动,他带领着一批假记者四处招摇撞骗,而让李德勇这些人如此胆大气粗,起重要作用的还有这个东西,记者证,我们知道,办理记者证需要一套非常严格的审批手续,那么李德勇手下这些假记者手中的记者证又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到李德勇这儿后不久,他就开始游说,说可以帮着办记者证。据蔡先生介绍,李德勇除了持有《购物导报》的记者证外,自己还有多个其他媒体的记者证,而且他还能给其他人办证。记者看到,他给蔡先生办的是《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的记者证,给小刘办的是《中国法制监督网》的记者证,另外他的妻子、儿子、兄弟等人也分别持有不同媒体的记者证。这些记者证都有个特点,看上去来头都不小,动不动就带着“中国”或者“中华”的头衔。
李德勇开始催记者办证,当然,这证不是白办的,办个记者证要交1万元,以后每月还要上缴4000元的管理费。这是李德勇的又一个敛财的渠道。李德勇还主动对记者说办证的1万块钱可以先交一部分。
用这种方式能办出来怎样的记者证呢?记者将3000元钱打入李德勇提供的帐户,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便将一本《中国传媒纵横网》的记者证交给记者。乍看上去这个证和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有点相似,但翻开一页,上面赫然印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标志。看来花个3000元,似乎就能变成一名境外记者。记者登陆这个“中华传媒纵横网”的网站,还真的查到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登录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发现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新闻机构,而《中华传媒纵横》网站的域名也没有在工信部备案过。这究竟是一家什么媒体呢?我台驻香港站记者了解了这家网站的情况。
经核实,该网站主办单位于2012年11月16日以“中华传媒纵横新闻影视通讯社有限公司”的名称在香港获得注册证书,而该公司在香港注册地址的门牌上挂的是“富华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的招牌,看不出这是一家网络媒体的办公处所。物业人员告诉记者,在香港利用一间办公室注册上百家公司的现象很普遍,无法查证公司真假以及运营情况。
即便《中华传媒纵横网》真是一家境外媒体,按照规定,未经允许,也不能在境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而且香港媒体记者在内地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按照《香港澳门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需持有专门证件。
李德勇办的这个记者证彻头彻尾是个假证。既然这个证从《中华传媒纵横网》上能够查到,那么这个网站和李德勇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记者联系了《中华传媒纵横网》,一位工作人员没聊几句就主动谈到了李德勇:“江苏这块都归李德勇,有什么事和他说,然后他给联系通讯员。一般一个通讯员一年一万块钱任务,反正就是一年的管理费。”
记者又核查了李德勇给蔡先生办的《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记者证和小刘的《中国法制监督网》的记者证,这两张也是彻头彻尾的假证。
由此看来,办假记者证,成了李德勇的又一条生财之道,就是凭借这样的假记者证,李德勇和手下的一帮人来回奔走,招摇撞骗。
李德勇等人进行所谓的新闻采访,能够屡屡得手,还因为被采访的地方大多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所以宁可破财免灾。
据蔡先生介绍,在他替李德勇谈钱的过程中,还遇到个别的接待干部,甚至和李德勇这些人同流合污,构成一个更大的利益链。
李德勇名为记者,干的却是骗子的事。他不仅自己背离职业道德,还培养出一堆假记者,徒子徒孙,四处行骗。这些假记者、黑记者为什么屡屡得手?骗子胆大是原因之一,被骗者“没有底气”同样是重要原因。自己有毛病,不思整改,却想花钱免灾,结果搞成了“养虎为患”。更有甚者,被骗方还有人甘愿里应外合,从中吃回扣。可以说,都是私利在作怪。
在今天的节目播出前,我们接到了相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已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正按规定程序吊销李德勇的新闻记者证,终身禁止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要求《购物导报》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调整报社领导班子,责令报社全面整顿,清查所有采编人员,总署将在进一步调查取证后,对报社追加行政处罚,并将此案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全国,进一步加强对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的打击力度。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目前已派人前往江苏连云港市调查情况,严肃查处。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闻出版和公安等部门已依法取缔了非法记者站并对李德勇立案查处,已控制李德勇、李德勇前妻、弟弟等此案有关涉及人员。该市新闻出版部门正在对市内其他记者站进行排查。
除了这些正在查的方面,还有另外一些需要查的内容,比如李德勇利用的那些所谓媒体和网站,都是什么来头?还有哪些违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也将一一追查。焦点访谈将继续关注。 (来源:央视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