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改进干部作风实字当头 打掉官气接地气
蛇年伊始,山西3500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在忙着“填写”一份特殊的“考卷”: 省级领导要走访全省所有县、区、市;市级领导要走访所辖全部乡镇街道;县级领导要走访所辖全部村和社区,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三个层级的走访“全覆盖”要求明确:不做样子,不走过场,扎扎实实“访民生、知民情、解民忧”。
这是山西贯彻十八大精神,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又一举措。 打掉官气接地气,扑下身子办实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成效,化为转型跨越的干劲、放胆争先的闯劲、造福民生的心劲。”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
解基层难题,炼工作作风
隆冬农闲,山西的农民丁点儿不闲。雪后的革命老区晋中市和顺县石拐村,村民正忙着侍弄大棚里的双孢菇等蔬菜,赶着在春节上市。 “多亏了张书记,他包扶俺村两年,大家收入真的快翻番了。”村民王富珍说,市委书记张璞一年多以来驻村帮扶7回了,县乡干部来得更勤,回回有新道道,养牛,种双孢菇、经济林,建采摘园、农家乐,让大家“天天乐呵呵,忙得脚打后脑勺”。
从“下乡驻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包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山西各级干部如今已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听真话、交真心、办实事”。“咱见各级大领导是平常事了,隔几天就有领导来关心咱,帮咱解决钱和技术上的难事。”晋中市榆城坪村农民白秀林如是说。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仅2012年,在“一对一”帮扶的6000多个贫困村,包村干部就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7万个,新上增收项目2万多个,包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增幅达20%以上。
刹歪风邪气,扬办事清风
2011年底,省监察厅在全省“创优发展环境”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四成多受访群众对办事过程中的“吃拿卡要”问题不满意;三成多在办事过程中要找关系、送礼送钱;近五成认为最难打交道的是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办事人员。 必须下猛药狠刹歪风邪气。
去年初,省委省纪委重拳整治各级党政、司法机关、行使公权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吃、拿、卡、拖、要”行为,针对该批的不批、该早批的晚批、办事效率低下、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行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革除顽疾。
临汾市国税系统一些税务干部主动退还礼金,接受处罚;晋城、运城两市一些党员干部主动自纠,上缴违纪款物折合人民币210余万元;沁水县交通局长段某利用工程发包的职务便利,收受回扣、入股分红,被开除党籍、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有错必纠,毫不迁就。
过硬作风要靠过硬制度来保证。山西省委已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配套制度,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并把干部作风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省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透明办事程序。
今年1月15日,省政府再次决定,取消、调整460项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至此,省政府已先后10次发文取消调整了1521项行政审批项目。
“没请吃、没送礼,一礼拜就办好了用地规划许可证,现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建设手续,透明、省事、快捷。在以前非得让你跑断腿、磨破嘴。”与行政审批部门打了10多年交道的太原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张辉感慨万千。
弃繁文缛节,倡务实新风
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规范新闻报道、精简会议活动、搞好调查研究连发三个文件,明确规定:省委常委、副省长下基层调研不搞层层陪同,不封路,不清场闭馆;各部门系统全省性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
2012年底,山西省委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套开仅用一天半,不摆花、不挂旗、不设宴。袁纯清的工作报告加主持词仅1小时;时任代省长李小鹏不足1个小时讲清了12项工作重点。全省组织、宣传、政法、农村工作会……会会精短高效,各地领导干部大多当天即赶回工作岗位。
不久前召开的省两会事事见转变,处处是新风:吃饭不摆酒,一律自助;出行不封路,警车不开道;住宿两人一个标准间。省政协会议“三个减少”:比上届全会减少列席人员144人、减少工作人员295人,减少会期一天半;省人大会议厉行“八个不准”,会风端正、会纪严肃。 “清爽、清净、轻松,专心致志议大事,谋发展。”这是代表、委员们对此次省两会的共同感受。 领导干部率先而行,全省上下立说立行。
1月23日早晨,临汾市蒲县监察、财政、发改、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验收组统一乘车,悄然出发。“以前类似联合检查,各单位的车一长串,现在大家凑到一辆车里,省了钱还方便一路交流。”县政府办工作人员说,干部下乡拼车已成常事。 作者:刘亮明 冀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