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华
去年底出台的《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昨日在北京的一场专家讨论会上遭到抨击。
2012年12月21日,8个相关部委联合编制的《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
昨日,民营科技研究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召集了多位专家,针对《规划》进行了剖析。
“要防止烟草控制政策受利益集团影响,虽然这个规划中不乏积极的元素,如在广泛禁止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推动地方加快公共场所禁烟立法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总体来看,这是一个由烟草业控制的,敷衍应付《公约》(《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规划,故意弱化任务,甚至对《公约》要求置若罔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全球控烟研究所中国分中心主任杨功焕表示。
图形警示未获采用
由于烟草与肺癌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主导起草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下称《公约》)。2005年8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中国正式加入。2006年1月9日,《公约》在中国生效。
在《公约》生效后的7年中,中国的控烟工作在执行上存在争议,作为一个《公约》的缔约国,中国人口只占全球20%,却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烟草;中国烟草业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保持着3%的增长。
《规划》指出,控烟的主要目标是吸烟率持续降低,力争青少年吸烟率从2010年的11.5%逐步下降到8.5%以下,成年人吸烟率由2010年的28.1%下降到25%以下;公共场所禁烟全面推行,切实减少二手烟危害,力争使二手烟暴露率从2010年的72.4%逐步下降到60%以下。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显著提高,深化控烟教育宣传;以及烟草制品非法贸易得到有效遏制。
杨功焕表示,《规划》存在多处矛盾:既说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又不减少烟草供应,还对过去10年的烟草产量快速增长视为成绩;把人群烟草使用率下降设为目标,但不设定减少烟草产品供应的目标;目标要求3年内人群烟草使用率下降3%,但是针对控烟的措施执行力存疑,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烟草业对控烟履约的控制;一面说宣传教育急需加强,公众认识有待提高,但最好的教育手段不使用,拒不让图片警示上烟盒。烟草加税加价是最有效的减少烟草需求的措施,但《规划》只字未提,变成了加强烟草税收、价格和收益管理的内容。
杨功焕认为,这份充满矛盾的《规划》把中国卷烟产量增长速度略低于跨国烟草公司作为成绩,无意中露出了烟草业的面孔,“规划中同时表示:2006~2010年,中国卷烟销量年均增长3.7%,比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等四大跨国烟草公司加权平均增速低0.2个百分点。”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表示,在中国控烟规划制定过程中,争议最大、最激烈的,是关于烟草制品包装上放不放图形警示的问题,“根据规划的描述,2016年前不可能采用图形警示。”
“之所以会出台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缺乏执行力的《规划》,主要原因是没有将烟草业排除在控烟政策制定与实施之外。出台这样的《规划》进一步表明,让烟草业/烟草专卖局来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显然是行不通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烟草控制是由管理烟草生产的部门来负责控烟。要防止烟草控制政策受利益集团影响。”杨功焕表示。
提高价格是控烟的有力手段
《规划》指出,要加强烟草制品税收、价格和收益管理,必须按照抑制烟草生产供应、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总体要求来严格烟草税收征管。
2009年5月2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通知,上调了卷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甲类卷烟由原来的45%调整至56%,乙类卷烟由30%调整至36%,雪茄烟由25%调整至36%。“但此次调整税价没有联动,部分甲类烟调为乙类烟,税率不升反降。”杨功焕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姜垣表示,香港的烟草税率已经达到了69%,欧洲达到70%,但是中国总体上只有40%,所以她建议国家应该制定提高税率的目标(70%)和时间表,制定税价联动的机制,制定烟税的结构(从量,从价),制定卷烟最低价格。目前中国一半的吸烟者抽每盒5元及以下的卷烟,购买卷烟的能力还一直在上升。
2010年,烟草行业缴纳各项税费4988亿元,其中:烟叶税76亿元,消费税2811亿元,增值税1023亿元,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国有资本收益等其他税费1078亿元。烟草税费约占全国财政收入总额的6.0%。
“从国际的经验看,控烟最有力的手段是烟草的价格,提高价格是控烟的主要手段。”姜垣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