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代表:车间同事的哭声让我关注留守孩子
原标题 [农民工代表:车间同事的哭声让我关注留守孩子]
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昨抵京,今年更多声音来自基层
在温州熨了15年西服的农民工代表吕华荣说
车间同事的哭声让我关注留守孩子
昨天下午4点,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浙江代表团乘坐飞机抵达北京。
此时的北京,阴天,4摄氏度,有点寒意。不过代表们都兴致很高,下了飞机还在三三两两地聊天,有代表还笑言“北京今天很给面子,雾霾没想象那么厉害。”
和上一届相比,本届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中基层代表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听到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
车工组长:企业留不住工人因为没保障
浙江长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员工许忠明今年52岁,他退伍之后一直都在一线工作,凭借着朴实和勤奋从一名普通职工成为现在的车工组长,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告诉本报记者,“能被选上全国人大代表实在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我是个一线工人,这还是第一次来北京。”
他说,自己这次来北京参加两会,主要想谈一些对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我们厂现在有700多职工,其中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几年招工难的问题一直都在困扰企业发展。今年过了年又走了不少人,厂里刚又招了70多人。员工流动率太高,人才也留不住,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企业要发展,没人怎么行,我希望政府能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支持,不要让他们不得不变成"到此一游"。”
女农民工:留在老家的孩子是难题
和许忠明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温州第一个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吕华荣。她在四川老家种地18年后,又在温州熨了15年西服。
吕华荣总是说自己的活其实“人人都会”,但是她却手提2斤重的熨斗,一丝不苟地做了15年,多的时候一天熨200件。
闭着眼睛都能熨衣服的她,很想自己在全国两会时好好履职,为此,她还特意向温州市人大代表郑奇芳学习取经。
她说自己用这双种地熨衣的粗手,写了改,改了写,写出了一份关于在外务工人员留守在老家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建议。“我有个车间的同事,听说自己老家的孩子不上学就知道泡网吧,当场就在车间大哭起来。”她建议用类似教育券的方式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
“我做建议的时候查资料,才知道温州有400万农民工,而全国则超过2亿,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要为他们发出声音。”
赵丰:关注反腐关注雾霾
除了基层代表日益增加,让不少代表感觉到的变化还有大家的视野都在变宽,关注的话题也更加多元化。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算得上老代表了,他笑着说,以前,代表们一般只关注自己领域的话题,但是这些年,大家关注的话题更多了,尤其是民生领域的话题,往往很有共同语言。他说,有句老话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我们作为“外行”去看有些问题,有时候反而能看得更清楚,因为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
赵丰坦言:“比如今年雾霾引发的环保话题以及社会反响强烈的反腐话题,这些都成为很多代表共同关注的问题。可以说,这些年以来,代表们对于自身如何去更好地履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大家关注的问题也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
叶飞帆:高校“贫富差距严重”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0多年,他今年关注的虽然还是自己领域内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但视角已转向。
“高校也是"贫富差距严重"啊,现在我们花大力气试图培育起几座世界一流的大学,而很多这10几年间建起的学校却不太受重视。这个问题就像我国奥运冠军很多,但依然不是体育强国一样的道理。” 叶飞帆说,“我一向主张跳出教育来看教育问题,因为我们很多问题表象在教育上,但根子不是。”(本报特派记者 王曦煜 发自北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