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
南都讯 特派记者黄怡 发自北京 昨日,广东团全国人大代表王如松、陈敏等准备提交的议案中,呼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纵观发达国家,在人均G D P达到5000美元后,会出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拐点,但我国却仍在恶化”,王如松说,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境权没有法律化。
“雾霾只是表象,根子是在资源开发方式上,G D P是增长了,但没有变成人民的福利。”昨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检讨和反思。
今年65岁的王如松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已数十年。“雾霾不是妖怪,抓起来杀掉就可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说,呼吁了那么多年,环境却一天天恶化,感到有些无奈。
王如松说,过去30年是以G D P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工业产能过剩,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经济建设中,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例如,在开发一片土地时,需要考虑到谁来管养生态用地。理想的做法是,和用地单位签订合同,用生态占用费孵化出一批审计组织,若该地段生态功能退化需缴纳罚款,反之可得到补贴。
此外,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是一大弊端,“每个部委都抱着自己的利益,很难把生态环境治理好”。王如松说:“我在当政协委员的时候,拿了十几个优秀提案,其中大部分都没有落实。很多官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为此,王如松今年提出建议,在国务院设立三大委员会,即国家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发改委)、生态资产和环境保护委员会、人口健康与社会发展委员会。目前只有发改委“一条腿走路”,无法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
“生态环境保护很难出短期的政绩”,王如松说,目前地方领导任职的时间太短,看重短期效益,很容易忽视生态保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