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历史上首位女新闻发言人傅莹亮相,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3月5日电 香港《大公报》5日刊载文章正面评价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在昨(4日)新闻发布会的表现,认为傅莹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中国,她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超越了外界对中国政治官员原本刻板生硬的想象。
文章摘编如下:
“大会堂的路径比较曲折,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一句和善诚恳又颇具幽默的解释,一个恬淡甚至略带羞涩的笑容,立刻化解了记者们占座苦候多时的焦虑,也让现场的气氛瞬间活络起来。花白短发高雅利落,宝蓝色外套知性端庄,精致的妆容搭配黑色镶金珠项链更显典雅时尚,蒙古族特有的高颧骨上架黑色细金属框眼镜,同样具有民族特点的细长眼睛闪烁睿智的光芒,这便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30年来第一位女新闻发言人傅莹的首次亮相。
一个多小时的答问会上,傅莹始终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媒体起身提问时,她专注真诚地与之眼神交流,还善解人意地用微笑点头,消除某些因紧张而磕巴的记者的尴尬。除了特别专业的术语外,她从不照本宣科,搬出官话套话,而是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即便面对军费预算、中日关系等相对敏感的话题,她也未曾表现出厉言呵斥、怒目圆睁的锐气,但恳切温婉中又明显带有不容置疑的刚毅。一句“你提到这个问题,中国记者都笑了”轻松回应了日本记者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评价, 又以两句中国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和“来而不往非礼也”,来阐述中国面对无端挑衅将会果断应对的原则立场,其从容坦然,优雅自信,让人心悦诚服。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媒体提问时,傅莹偶尔会不自觉地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认真地彷佛就要做速记似的。这一习惯性动作,透露出她此前的职业特点。1982至1991的十年间,傅莹作为外交部翻译室英文高级翻译,曾担任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她曾对媒体讲述过,国庆35周年时,作为仅有的两名翻译之一,她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邓小平身后不远处观看阅兵庆典的激动心情。
此后,她在外交领域中逐渐成长成熟,创下多项为人瞩目的纪录: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等。而今,她又作为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发言人粉墨登场,更为向来阳刚气息浓烈的中国政治生态,增添一抹温柔的亮色。
“讲故事”传播中国 深谙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之道的傅莹,善用各种技巧传播中国,最为引人称道的便是“会讲故事”。这被视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傅莹Style”即运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话语体系,来沟通变化中的中国与变革中的世界,不生硬,不突兀,有高潮,有转折,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这种被西方舆论认为“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的表述方式,在昨天的记者会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傅莹在答问中几乎都用大家感兴趣的故事开头,她提到她的家乡、她的朋友、她的女儿。这些做法,超越了外界对中国政治官员原本刻板生硬的想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