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倾尽30万建杜甫草堂:希望有人来传承
原标题 [八旬老人倾尽30万积蓄建“杜甫草堂”]
通讯员 李支国 本报记者 周怀立
前不久,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彭水明来到株洲县王十万乡花石村,将协会制作的一本荣誉证书,双手递给村里81岁的刘芝兰老人。证书上写道:“守望湖湘文化,不辞劳苦。重建‘杜甫草堂’,功莫大焉。”
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为何要建一个“杜甫草堂”?带着这种疑惑,记者近日采访了刘芝兰。
她1952年考入武汉一家军工技校,成为解放初期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军工技术人员。1961年她回到家乡一个机械厂工作,直到退休。修建“杜甫草堂”,缘于她家附近的一处杜甫遗迹。
距刘芝兰家不远处的湘江边上,有一个叫“花石戍”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唐大历四年,诗圣杜甫经潭州往衡州府访友,曾在此弃舟登岸。见村中无人、柴扉芜没,诗人大为伤感,便作五言诗《宿花石戍》,诗中有“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之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人为纪念他,在花石戍建了一个“杜甫草堂”。但随着岁月流逝,“杜甫草堂”早已坍塌,只剩遗迹。
“杜甫是热爱人民的诗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2000年,当时年近七旬的刘芝兰经过深思熟虑,倾尽30万元积蓄,用一年时间,在花石戍原址重建“杜甫草堂”。
刘芝兰老人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专门题写“杜甫草堂”4个篆字,现悬于草堂门额。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宋红、林东海到花石戍参观“杜甫草堂”后赞叹:“刘芝兰靠个人力量,自发保存珍贵文化遗存,精神可嘉!”
如今的“杜甫草堂”,建在湘江边的山岩上,堂中悬挂画家贺安成绘制、李立题字的杜甫画像,墙壁上书有杜甫在株洲县创作的《宿花石戍》、《早发》等诗作。人在此处,俯瞰湘江浩荡,远眺青山隐隐,不由迸发思古之幽情。
记者采访时,遇上了刘老的孙女康景瑕。这个活泼的女孩说:“奶奶值得我们学习。”她介绍,受奶奶影响,自己已于2010年加入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保护湖湘文化的志愿活动。而刘芝兰说,她现在仍然每天早晚到“杜甫草堂”走一趟,看一看、坐一坐,搞搞卫生。不过,说起“草堂”的未来,老人有些担忧:“我老了,总有一天做不动了,希望有人接手,把‘杜甫草堂’传承下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