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冯小刚批“屌丝”:当下大量流行语粗鄙化
2013年03月06日2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专家评冯小刚批“屌丝”:当下大量流行语粗鄙化]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中江)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日前陷入一场批评“屌丝”的舆论漩涡。对此,语言学家郝铭鉴评价称,这个词确实不得体。他认为,当下大量的流行词语“粗鄙化”,“向下滑”的倾向非常突出,这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有关。
冯小刚上两会再批“屌丝”:我特别失望
几天前,冯小刚在微博写下自己给外国友人解释“屌丝”含义的经过。当对方表示不理解后,他又告诉那个人,“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众多网友转发评论,其中不乏激烈的反对声音。对此冯小刚也不示弱,迅速发出第二条微博,“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屌丝那是自贱。分属两个不同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一个是脑残群体。”
这番言论更激怒了大批网友。不少人表示,冯小刚的“炮轰”是对“屌丝”以及“屌丝文化”的隔膜和曲解。有杂志曾经对“屌丝”做过专题报道,该刊负责人也表示,“屌丝”的流行其实是境况的自嘲而非对他者的蔑称。而导演何平、作家方方等人则对冯小刚表示认同,称这个词是脏词,不该登上大雅之堂。
之后,冯小刚又把此次自网络而起的论战延伸到了两会上。他在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上表示:“"屌丝"确实不是好听的话。我提醒你,"这句话不好听,你别天天顶着这屎盆子"。结果,哗一下,好几万人跟我急了。对此我特别失望,非常失望。”
语言专家:“屌丝”不得体 不赞成滥用
著名语言学家、《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冯小刚批评“屌丝”这件事,也认为这个词不得体。“我是不赞成这个词(屌丝)滥用的”。
郝铭鉴说,“屌”肯定指的是生殖器,这里的“丝”倒不一定就是阴毛,因为这个词是由李毅贴吧的粉丝而来的。即便如此,从传统来讲,凡是提到生殖器,只有很粗俗的人才会直接讲出来。稍微有点修养的,都尽可能不提。书面则会有些代用的字词,不会直接用。
赤裸裸的“屌丝”,还有一种变体“吊丝”。对这种有些遮掩的做法,郝铭鉴并不认同。“换汤不换药嘛”。
他介绍说,上海语文学会曾开会讨论过2012年的流行语。与会者认为,当下大量的流行词语“粗鄙化”,“向下滑”的倾向非常突出。专家们在会上谈到这个词,都用“某丝”代替。
去年年末,郝铭鉴所在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作为当年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屌丝”并不在列。他解释说,之所以没有选,主要是认为,从社会文明建设方面,不宜提倡这个词。流行语的评选要有一个导向,要将社会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引导。
“这些词语的大量运用,很可能使得某些人心理上不再有羞耻感、道德感,好像什么话都能说。一个人如果在语言上越来越粗鄙,他的行为也很难文明。”他说。
“与其说是语言问题 不如说是社会问题”
郝铭鉴认为,“屌丝”这种文化的出现,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问题。很多过去被认为带有贬义、嘲讽意味的词,现在完全能被接受,比如“驴友”、“白骨精”、“闷骚”等。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自嘲心理。使用者通过自嘲显示出自信,他们确信自己不会因为这些称谓造成任何伤害。
“屌丝”和上述词语的差别在于,它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
“这是一种阿Q心理。把自己放得很低,形成对社会伤害的防御机制。他一方面在努力,在向往,但又知道这条路不好走,随时可能失败,索性把期望值放低,"哪怕我是屌丝,我也能够接受"。在这个基础上,他就不太容易受伤害。”郝铭鉴解释说。
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制造着层出不穷的新的流行语。这让郝铭鉴感叹:“我们现在的流行语,恐怕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引起关注。语言娱乐化,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都可以引起一场狂欢。这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有关。”
“屌丝”还能火多久?郝铭鉴认为,现在因为使用的人很多,这个词还会流行一段时间。但慢慢的,就会只有少数人在特殊场合用一用。这个词不可能在媒体上长期、高频出现。
姑且不论“屌丝”能流行多长时间,由冯小刚引发的这场论战,目前仍在继续。截至6日晚20时,相关的两条微博,评论都达到了5万条左右,而且数字还在增加。
作者:张中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