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爸爸不是亲爸爸”后哗哗流眼泪、小女孩被吓唬“长胡子”后哭得撕心裂肺……近日,一些“小萝莉”被父母捉弄得泪眼婆娑的萌态视频,笑翻了网友。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童心未泯的年轻父母热衷于恶搞孩子。教育专家表示,成人恶搞孩子得有个分寸,否则逗乐了大人,受伤的却是孩子。
网络:
恶搞宝宝视频爆红
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是他们的开心果,开心了捏一把,不开心了掐一下,但是如果碰上个童心未泯,还有点“二”的爹妈,那孩子可就悲催了。
“他不是你亲爸爸,周杰伦才是你亲爸爸。”坐在汽车后座上的3岁半女孩西西从妈妈口中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随即急赤白脸地反问:“你是跟谁结的婚呀,你是和谁生的我呀……”
这是一段在优酷网上被点播了13.4万余次的视频。视频中,西西坚信在前面开车的才是自己的爸爸,无奈妈妈一个劲儿在耳边强调“周杰伦才是亲爸”,小姑娘气得大骂妈妈“骗子”,并警告她:“如果你再这样的话我就把你扔出去!”此时,妈妈没有“见好就收”,却嬉皮笑脸地调侃女儿“演技不错”,惹得西西大喊大叫、哗哗流眼泪。
另一段火爆的视频,则是妈妈拿孩子的性别“开涮”。“你长胡子了唉。”视频中,小女孩被妈妈画了浓黑的胡子和眉毛,还被吓唬说“要变男生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小女孩实在难以接受,哭得撕心裂肺,而妈妈却在一旁“笑抽”了。
在网上同样火爆的,还有另一段名为“宝宝被妈妈罚跪的搞笑一幕”的视频。“怎么这么久啊,我不想罚跪这么久啊……”因为犯错被妈妈罚跪的宝宝,声泪俱下地求饶“我会乖乖的”,可妈妈似乎并不领情,笑嘻嘻地逗孩子“你不要再骗人,你都已经讲了365次了”。
这些恶搞宝宝的搞笑视频,成为一些媒体吸引眼球的卖点。不少网站组织“宝宝搞怪大赛”,征集宝宝搞笑、耍宝的搞怪照片或视频,恶搞宝宝的视频也成为不少电视台赢取收视率的节目。
现状:
不少父母爱拿自家娃开涮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己身边就不乏爱拿自家娃开涮的年轻父母。多多妈是一位时尚前卫的辣妈,把2岁多的儿子装扮出不同造型,成为她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多多被裹上红色头巾变成“蜘蛛侠”,偶尔也会内裤外穿变身“超人”,有时则会穿上小女生的花裙子。早上刚起来,多多成了妈妈的“不倒翁”,在床上反复被推倒,坐起来,再被推倒……就连睡觉时,可怜的多多仍不得安宁,小脸被妈妈画了个“大花猫”。
大多数时候,多多会笑呵呵地乐在其中,可妈妈不免有时会玩过头。孩子要玩具时,多多妈把玩具在孩子眼前左摇右晃,可就是不给他,甚至把孩子逗哭时还不收手;让孩子帮捡个东西,可捡起来多多妈又丢走,孩子再次捡起仍被丢,如此反反复复;在商场时,多多妈趁孩子一个没注意,便玩起了躲猫猫,直到多多被吓哭后,妈妈才会出现。
叼根烟,戴个圆墨镜,画个络腮胡子,头顶再扣个西瓜皮……2岁半的琪琪一下子就变身为一个街头小混混了,把一旁淘气的爸爸乐得肚子都笑疼了。不仅如此,琪琪爸还当起了导演,指导儿子摆起了各种古惑仔pose,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了自己的杰作,并晒在自己空间里。
80后周女士也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年轻妈妈,特别爱拿女儿恶搞来逗乐,武侠片里的大魔头形象就是她最为津津乐道的恶搞造型。女儿戴上披肩的黑假发,脸上涂上雪白的痱子粉,额头夸张地画上几条皱纹,手里再拿上一把短剑,女儿咿呀学语地仿若在念着大魔头的咒语。
争议:
恶搞孩子是娱乐还是伤害
宝宝被恶搞,有人觉得非常搞笑,尤其是看到网络视频中的“小萝莉”、“小正太”超天真、超可爱,不少人都表示“希望将来也能有一个这样萌的孩子”。不过,更多的人认为,有些家长的恶搞行为“太不着调”,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会给年幼的孩子留下深刻的负面印象。
“我觉得捉弄孩子不好。”在一事业单位上班的林女士说,她单位离孩子幼儿园很近,女儿每天放学后都来办公室等她。有同事很喜欢逗孩子,有时装出凶神恶煞的样子,佯装要强行抱她,把女儿吓得直躲;有时煞有介事地让她叫“爸爸”,女儿便乖乖地叫了,逗得同事们都笑起来,孩子却一副茫茫然的样子。
起初,林女士认为同事的行为并无恶意,没把这太当回事。可后来有一次,她开会回来发现女儿脸上有哭过的痕迹,一问,女儿又哭了,“叔叔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好几次,女儿还从睡梦中哭醒过来,因为梦见爸爸妈妈不要她了。这时,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阻止了同事的恶作剧行为。
“我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小孩的判断是非能力啊?”本报南国家长群“晟妈”认为,孩子年幼无知,缺乏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大人的恶搞可能会影响孩子。比如,让男孩子扮女孩,会不会导致孩子女性化;让孩子叼根烟,孩子以后会不会效仿呢?
“恶搞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孩子是否开心。”南宁市家长吴先生认为,有些恶搞宝宝的网络视频,乍一看是觉得很好笑,但看到孩子被捉弄哭得很伤心,父母却仍在一旁笑哈哈,让人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成人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提醒:
恶搞带来伤害也误导孩子
恶搞是娱乐还是伤害?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其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专门提出“不要捉弄孩子”的观点。尹建莉认为,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常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乐大人,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父母拿孩子开涮,和此前的幼师虐童事件是一个性质。”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副园长范瑞玲分析说,两者都是成人出于“好玩”心理,只不过前者是玩自己的孩子,后者是玩别人的孩子。
范瑞玲认为,现在的80后父母大多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其中不少家长心智尚不成熟,自己都还是孩子,喜欢拿孩子开涮玩乐,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和判断力,导致孩子以后有样学样,也喜欢恶搞别人。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正面积极,“可以幽默,但不能恶搞”。
“恶搞孩子,不仅是误导,而且是伤害。”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李祖枢认为,孩子在6岁之前是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首先要具备安全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孩子小时候,要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假如父母给予的是错误信息,就会引发孩子恐慌和混乱。其次,孩子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道德能力,做父母的不应该给孩子树立错误观念。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会渐渐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教育界人士指出,孩子再小也是人,需要得到尊重,进而才能学会尊重别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的保护力度,否则,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据雅虎新闻3月4日报道,日前,一对英国夫妇用巧克力把他们孩子的脸涂黑,以模仿前曼城球星巴洛特利。
巴洛特利是加纳裔意大利足球运动员,除了精湛的球技外,其乖张的性格和他在足球场上以及场外惹出的种种是非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对英国夫妇不仅在孩子脸上涂巧克力,还在孩子头上戴了一块海绵。小孩的衣服上还写着巴洛特利的名言“为什么总是我?”(Why Always Me?)。18个月前,巴洛特利在曼彻斯特德比战进球后,掀起球衣,露出的衬衫上就写着这句话。
这对夫妇把孩子的造型拍下来上传到Twitter,立刻引发网友的关注,照片被疯狂转发。照片被传至网上后引发人们对其种族主义倾向的争议,另有人认为他们这是在严重虐童。育婴专家苏·阿特金斯接受采访时称:“看到这张照片让我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孩子被涂黑了,我完全不喜欢这照片。”
(米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