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讯 “我国城市中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这是来自我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数据。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认为,应采取措施,帮助有劳动能力而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的啃老族(简称“三不啃老族”)走向社会。
建议一
提高就业技能
郑惠强建议,应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社区、慈善机构、志愿者等作用,为“三不”啃老族及其父母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尤其是提高年轻人的心理承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他建议,政府、社区以组织沙龙讲座、体验式拓展等方式,强化他们的就业意愿。鼓励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此外,学校教育应“适当增加体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兼职”,郑惠强建议,应引导学生到企业、街道等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就业技能。
建议二
改变教育和社会心态
郑惠强表示,“三不”啃老既不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稳定,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要帮啃老族走向社会,郑惠强建议:“首先要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他表示,应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培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
“其次要改变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郑惠强表示,我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普遍不足。学校应改变目前教学形式单一、机械的现状,因材施教,帮孩子们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教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再次要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郑惠强表示,要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会活动,引导国民形成脚踏实地的心态。改变崇富、崇官、崇洋、崇精英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
建议三
多管齐下改善就业环境
“全社会包括年轻人及其父母,都应树立多元化就业理念,改变对发达地区、热门行业、精英职位的盲目崇拜以及对蓝领、低层职位的歧视态度,对蓝领、灰领、低层职位多些尊重和鼓励。”郑惠强表示,应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位就是最好的职位”、“自食其力是光荣的”、“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就业观念。
郑惠强建议,应适当提高基层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就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鼓励企业、社区与学校结对互助,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设立社会义务劳动机构,帮助“三不”啃老族走出家门,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刘佳雪/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