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关爱和: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
2013年03月13日12: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人大代表关爱和: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李志全)“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是下一代的人生起跑线,是造福一方的最大民生,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进入“后4%”时代后,我们希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得以落实,这是中西部地区人民“中国梦”最重要的组成内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爱和对政府工作报告有三点印象比较深刻。一是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达到4%。二是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三是在国家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会继续增加情况下正式进入“后4%”时代。
关爱和建议,在进入“后4%”时代之后,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分配教育资源时更加注意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因素。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规范或原则,它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所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指各地区之间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发展的成果平等。
关爱和告诉记者,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长期计划经济思维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存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由于优良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中西部高招名额分配明显的历史性失衡,中西部省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大大少于发达地区。
第二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东部和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的部属高校、985高校、211高校,能得到国家财政的重点支持,众多靠地方财政投入建设的中西部高校却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第三是教育结果的不公平。相对于部属高校以及985、211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中西部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非985高校毕业生,很难进入北上广等中心城市,严重破坏了中西部青年学子参与国内就业竞争的公平性。
关爱和说,作为中西部高校的人大代表,我们对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日益增多的“后4%”时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中央政府在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两点建议:一是以公平均衡为基本原则,坚决摒弃计划经济思维和以省份为基本分配单位的简单生硬的做法。二是下大决心调整改善国家高等教育布局。
关爱和建议,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以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长、基础好、实力强的区域高水平大学为基础,纳入国家财政长期重点投入、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建设范畴。同时,建立支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骨干高校,缩短和中心城市沿海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