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是近年来两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养老金有没有缺口,如何实现保值增值,退休金增长机制如何建立,“双轨制”怎样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怎么解决养老金缺口?
没参保的都来参保
由于观察口径不同,养老金的缺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计算结果相差很大。
胡晓义给出的权威数据是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7万亿元,支出1.55万亿元,当期结余4191亿元,累计结余2.37万亿元,“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支持下,总体上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
不过,胡晓义坦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未来基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他提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首先是要扩大覆盖面,因为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中青年人没有参保。大家都来参保,抚养比就会降低。而参保者本身未来也有了一份保障,一举两得。”
“第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投入从1998年开始第一笔20亿元,到今年已经增加到2000多亿元,增长了一百多倍。”
除此之外,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例如将国有资产的增值部分、国有土地出让金等纳入。
关于基金的保值增值,胡晓义介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已经通过市场化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而且效果还都不错。
养老金会不会年年涨?
正在研究养老金调整机制
中国已连续9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到1721元。
待遇虽然连年提高,但由于养老金调整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
“我们正在研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胡晓义说,“我认为,过去九年连续调整养老金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决策机制经济发展、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物价水平、财政能力等因素都已经成为决策时的考虑因素。”
胡晓义表示,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化,“比如在公平性方面还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在适应流动性方面,不同群体间、不同地区间的水平安排要怎样合理安排;在可持续性方面,怎样既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同时又能加强激励机制,实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胡晓义说。
养老金“双轨制”会不会改变?
已按中央要求进行调研
今年的两会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成了一个热点。
“在中央文件和国务院的工作安排里都提出,要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胡晓义说,“现在我们也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胡晓义介绍,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在一个总体的改革框架下来进行。”胡晓义说,“其中包括机构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分配、财政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胡晓义坦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些地方进行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尝试,现在看来有经验也有教训,“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但机制没有理顺,结果又退回去了。”
“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我们知道公众有很多的反映,我们一样也很着急,但我们这次一定要力争改革能够成功,不能做一个‘夹生饭’,半道又退回来了。”胡晓义说。
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