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办起了合作社
2013年03月14日11: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韩俊杰
原标题 [牧区办起了合作社]
行走西藏,总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觉,在县与县之间尚未通公路时尤其如此。汽车从219国道沿线的仲巴县折向北方时,柏油路变成了土石路。在一缕车尘的飞扬中,通往措勤县的路不断向远方延伸。经过一天跋涉,终于在下午5点抵达措勤这个位于西藏腹地的偏远县。
措勤,藏语意为“大湖”,得名于境内湖水面积排名西藏第三的湖泊扎日南木措。该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自然条件艰苦,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个纯牧业县。在磁石乡加绕村,村党支部书记扎西瓦介绍,村里贫困户多,为了帮助群众脱贫,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
畜多草场少,草畜矛盾比较突出。“因为没有公用草场,租用别人的又要花钱,我们没办法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扎西瓦说,村民最大的开支就是饲料和运输成本,因此人工种草就派上了用场。“叶麦草还行,紫花苜蓿的生长期太长!”
“牧区的牲畜有个普遍现象,叫‘秋肥冬瘦春死’。所以牲畜一般是夏天买来,冬天卖出去。”措勤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平常年在牧区工作,对牧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一头牛卖出去赚1000多元,还有一些奶制品如酥油、奶渣可以出售。短期育肥剩下的羊,就作为村里老百姓冬季食用。
加绕村村委会尝试在一组村民中组建合作社,启动资金由村里的干部捐助,按照“支部+协会”的模式运作,其中村两委班子成员也都是理事会成员。富裕户可把家里的牲畜交到合作社,由贫困户照看。“这样,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富裕户可以腾出时间进行劳务输出。年底,双方根据比例分粮食、酥油。”合作社理事长次仁旺堆说。
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涵盖了加绕村一组的村民。对此,二组、三组村民很有意见。他们也想加入,但由于各组间相距较远、不便管理,他们的要求没办法满足。次仁旺堆说,合作社还处于摸索阶段,理事会甚至还没有办公地点,管理人员也不够。村委班子要培养党员、团员,进而建立党小组,以便管理和沟通。“等将来运行模式成熟了,肯定会让更多村民加入。”
通过办合作社,村级组织的资金增加了。以前,加绕村的账目管理比较乱,群众看不明白。后来村里实行了村务公开,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做账,账目要公示。“年初、年末各公开一次,收入、支出一笔笔说清楚。先由村两委班子说给各小组长,再由他们传达给群众。”扎西瓦说,管理规范以后,村民对两委班子的信任度提高了。
“措勤县草原生态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单靠畜牧业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行不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牧民抗风险和自我造血能力。”措勤县委书记旦巴旺久说,措勤县将实施品牌工程,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绒、毛、皮、肉、奶等畜产品加工增值。同时,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现四季出栏。
修路也提上了措勤县的发展日程。县里提出“一贯通、三连接”道路建设项目,即206省道全线贯通黑色路面,连接措勤至仲巴、普兰、尼玛的通县公路。“我们把措勤定位为西藏中西部地区中心小城镇,只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措勤县跨越式发展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旦巴旺久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