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谢旭人为中国做了两件事,一是“收钱”,二是“花钱”。从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到国家财政部部长,他作风低调,却被高度关注,无论做第一税官还是做国库总管,“精细化管理”几成媒体向公众描述谢旭人的关键词。
这名34岁才读大学的正部级官员,与财税的“渊源”其实远不只过去10年。早在1990年,他就以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的身份进入国家财税系统,无论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还是2003年税务体制改革,谢旭人都“深度”参与。
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谢旭人当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根据媒体报道,他曾在2003年中国财税论坛上提出了中国税改的7项命题,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的改革,还包括了农村税费改革及城乡税制并轨。当时,财税圈内人士称之为“谢七条”。
4年“第一税官”的职业生涯,不少媒体为他作如下总结陈词:他最具影响的税制改革举措是取消了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另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是顺应税负平等要求,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
从“收钱”到“花钱”,谢旭人2007年8月从国税总局转战财政部一把手的“职位更替”,几无悬念。
离开财政部近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归。
彼时,媒体分析:谢旭人接任财政部部长后,面临更重大的责任与更艰巨的挑战,是如何将始于1998年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倡议从理论落实到行动,并形成组织框架。
2008年全国两会上,媒体这样描述谢旭人:“由于记者人数过多,不少记者的眼镜被挤掉了,长长的摄像机机头更是三次重重地敲到了谢旭人额头上。财长并没有恼怒,只是尽力用手护着头,并始终面带微笑,但对记者有关印花税的提问闭口不谈。不足100米的路程,财长‘走’了长达10分钟之久”。
这名“低调”部长,2009年被英国《新兴市场》杂志评为该年度“亚洲最佳财长”,理由是“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
南都特派记者 张艳芬 实习生 廖锐 发自北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