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昌讯(记者张永生) 一处存在大量西夏遗迹的考古地在金昌市永昌县被考古研究人员发现。3月19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此次考古中发现的塔龛悬葬在国内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
悬崖上的塔龛悬葬
据了解,3月14日至3月17日,应金昌市委有关方面的邀请,著名西夏学者孙寿龄和考古专家党寿山在金昌市永昌县金川峡水库附近的花大门山附近考察时,在一处悬崖峭壁上发现两个塔龛,该塔龛长宽深分别约为30厘米、25厘米、30厘米和30厘米、25厘米、35厘米,经当地知情者指引,考古专家在该地段共计发现53处在悬崖上凿刻的塔龛,其中最大的一处塔龛长宽深分别为1.5米、1.5米、2米,该塔龛中岩壁上还刻有西夏文“佛”字和两匹马的画像。每处塔龛均在上部用锐器刻画了佛塔造型。
孙寿龄告诉记者:“经初步判断和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塔龛是用来供奉僧人圆寂火化后的舍利,是塔龛悬葬的新发现,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有类似的报道和资料,永昌县此次考古发现的塔龛悬葬,是迄今国内首次发现,也是唯一的一处。”
塔龛悬葬是一种佛教界葬法
孙寿龄说:“在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在沿江的悬崖峭壁上曾有悬棺而葬的习俗。而在北方,尚未发现类似的葬俗。此次在‘西凉府’(今武威)花大门圣容寺(今永昌县)发现的塔龛悬葬风俗,属于西夏时期佛教界的一种葬法。始于西夏,延续至元代。此次考古同时还发现了距塔龛悬葬不远处的塔林,综合分析判断认为,当地的塔龛悬葬和塔林均为古时僧人圆寂后的葬所,而塔龛悬葬的僧人身份和级别较高。”此外,此次考古研究的专家认为,位于悬崖上的塔龛中,最大的一款可能是当时高僧用于修行的地方,亦有可能是高僧坐化葬式的一种,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
塔龛悬葬存悬疑
据了解,在发现塔龛悬葬的地方,除去后来形成的堆积物,原来开凿塔龛的悬崖位置距离地面高度在大约10米至30米不等,这些悬在崖上的塔龛是怎样开凿和置入舍利的呢?孙寿龄告诉记者:“不排除古人用高梯攀崖或用绳索从上而下垂吊,但具体实施的行为仍存悬疑,尚待进一步考证。”
据介绍,此次考古,研究人员还在永昌县圣容寺某地新发现西夏岩画一处,图案中的老虎、狗等动物画像均系锐器在岩壁上刻画而成,西夏特征明显。此次发现的塔龛悬葬及一系列境内西夏遗迹遗物,对于研究西夏时期当地及国内的僧人葬俗、建筑艺术、文化艺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