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3月20日刊发题为《塞浦路斯风波的启示》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如果欧洲不能在公共生活领域打造出真正趋同的标准,由此产生的信任鸿沟终有一天会先瓦解欧元、而后瓦解欧盟本身。主要内容如下:
欧洲领导人心里肯定清楚,他们关于塞浦路斯的决定是一个很大的冒险。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塞浦路斯的每一名银行储户都将被迫遭受沉重打击。那么,欧洲其他地方忐忑不安的储户可能已经认识到,塞浦路斯纾困计划设定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或意大利的银行储户或许会选择现在就把钱取出来,而不是听任自己未来在经济上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即便后面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事情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那么欧元危机将卷土重来,而且来势将更加凶猛。
塞浦路斯纾困计划的制定者相信,该计划不大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他们认为,西班牙银行业的情况正在好转,希腊也从悬崖边缘走了回来;塞浦路斯的情况比较特殊,该国银行里的存款有许多是俄罗斯人的,因此,其他国家的储户没有理由受到这个特例的影响而采取行动。
这种估计或许没错。不过,欧盟领导人以往在这方面曾多次打错算盘、而且错得离谱。2010年9月,在法国多维尔(Deauville)举行的一次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宣布,被纾困国主权债券的持有人将在经济上蒙受部分损失。这极大地加剧了欧元危机,因为投资者大大提高了对意大利、西班牙等看起来风险较高国家的贷款利率。
那么,在付出各种艰苦努力平复了欧元危机之后,欧洲领导人为何又在塞浦路斯进行同样的赌博?答案是,他们自己的信用政治信用也所剩无几了。
这种信用短缺在欧洲北部和南部的表现形式不同。在德国、荷兰和芬兰等国家的领导人看来,选民和议会根本不会批准又一次对外纾困除非该纾困方案附加上对被纾困国施以重罚的条款。
塞浦路斯是个小国,因此帮助这个国家起死回生所需的资金相对较少“仅仅”170亿欧元。问题在于,塞浦路斯也是一个特别鲜明的例子,突显出了欧洲北部与南部之间互信的根本性缺失。自本次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媒体一直充斥着有关南欧腐败的报道。这些报道促使德国选民相信,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将被用来拯救一些烂到根子里的国家。
塞浦路斯的问题尤其严重:众所周知,该国的银行为来自俄罗斯的黑钱提供了一个避风港。经由塞浦路斯“周转”(而流入和流出俄罗斯)的资金规模确实显示出,塞浦路斯银行业的洗钱机器一直在疯狂运转。打击存款逾10万欧元的储户,貌似是打击俄罗斯人非法资金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将小储户也纳入征税范围却是个既令人费解又危险的决定。这个决定显示出,欧洲北部国家对南部国家(包括对南欧的这个“弹丸之地”)的同情已经耗尽。
理论上,德国总理安格拉 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其他欧洲领导人可以告诉本国选民:他们必须咬紧牙关为塞浦路斯提供纾困、且不要求该国付出代价,因为不这么做的话,可能引发整个欧洲范围内的银行挤兑,最终导致本国银行纷纷倒闭。但这样说很可能会令选民感到更加愤怒和不解。
塞浦路斯统治者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信用也所剩无几。2004年,许多欧盟领导人原本极不愿意让这个未通过和平统一方案的岛国加入欧盟。但希腊当时威胁称,如果不让塞浦路斯加入欧盟,它将否决整个欧盟扩大化方案阻止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其他国家加入欧盟。面对这种威胁,欧盟领导人不情愿地妥协了。但整件事却让欧盟领导人很不爽,特别是在塞浦路斯希腊族选民否决安南(Annan)和平方案的时候。结果,当塞浦路斯遇到麻烦时,得到的同情少之又少。
然而,更大的问题仍然在于,欧洲北部与南部之间缺乏信任、政治文化迥异。危机爆发前整体形势还不错的时候,如果有人暗示说,欧洲不同地区公共生活中的诚信标准迥然不同、且这一点有碍于欧盟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联盟”,人们会认为这种说法政治上不正确、甚至有些排外。
但如今看来,信任与政治文化方面的差距没有缩小,这一点显然至少与经济差距没有缩小同等重要。同样明显的是,德国、荷兰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有各自的公共生活腐败问题,讽刺整个南欧既腐败又懒惰是极不公平的。
尽管如此,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逃税现象盛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此一来,往往很难说服欧洲北部的选民纾困南欧。
就连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能证明,欧洲各国对待公款的态度差异巨大。几年前,我受邀参加了一场会议,其他与会者全都是荷兰驻世界各地的大使。会议提供的午餐不过是一堆不太可口的三明治和薯片,而且还得站着吃。我怀疑,意大利或希腊的财政状况即便再糟糕,它们的大使吃得也会比这好。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这种文化差异解释了为何欧洲北部国家如今在谈到塞浦路斯银行时说的是“够了”。
如果欧洲不能在公共生活领域打造出真正趋同的标准,由此产生的信任鸿沟终有一天会先瓦解欧元、而后瓦解欧盟本身。(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译者/阑天、倪卫国)
(编者按:据最新消息,塞浦路斯议会已经否决了欧盟的纾困计划。此文是在这一最新发展之前撰写的。)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