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Shaurya巡航导弹模型
国产巡航导弹在试射中途自爆,再度暴露了印度军工科研体系的低效。
3月12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展开国产“无畏”亚音速中程巡航导弹的首次试射,结果因飞行轨迹偏离不得不提前自爆。这是该组织近几个月来遭遇的又一次挫折。即便如此,印度政府从没有难为过DRDO,而且始终予以重金支持。以至于印度“Sify”新闻网用“我们不怕失败!”为标题暗讽DRDO的“高消费,低产出”。
国产武器得靠外国技术救场 当地时间3月12日上午11时50分许,DRDO从奥里萨邦的昌迪普尔综合试验靶场,向孟加拉湾深处某无人岛发射“无畏”导弹。导弹在初始阶段表现正常,但几分钟后,技术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发现,处于飞行中段的导弹逐渐偏离预定轨道。紧急请示DRDO主席S·萨拉斯瓦特后,地面测试人员启动了自爆程序,导弹在外海上空化为一朵“礼花”。
尽管未能命中目标,DRDO发言人拉维·古普塔坚称此次试射取得“大部分成功”,理由是导弹主发动机点火、助推段分离、飞行控制稳定技术等均被证明可靠。他还强调,DRDO将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持续对“无畏”导弹进行改进,直至列装。
作为DRDO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与另一款外界熟知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相比,“无畏”被强调为“印度主导”,而非前者那样借用俄罗斯技术。据悉,DRDO效仿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为“无畏”设计了飞机式气动布局,长度约6米,最大弹径约0.5米,采用涡喷发动机推进,最大飞行速度约0.7马赫,最大射程可达1000公里。
按照DRDO的解释,与“布拉莫斯”相比,“无畏”在多任务能力以及精度上更胜一筹。超音速的“布拉莫斯”由于空气摩擦加热,而很难采用高精度的红外和光学制导系统,目前只能以雷达末制导方式对付舰艇;速度较慢的“无畏”却可采用多种末制导方式,既可攻击军舰又可攻击地面目标,再加上采用隐身技术,突防能力不差。如需要,DRDO认为,采取两种巡航导弹“快慢配”,能轻易瘫痪敌方的抵抗能力。
此次“无畏”巡航导弹中途“自爆”,应与制导系统缺陷有关。考虑到美国并未向印度开放GPS卫星军用码服务,再加上俄印GLONASS卫星信号共享业务尚未开通,“无畏”应以惯性捷联式制导为主,辅以中段地形匹配制导,末段图像对比制导等方式,但这些制导模式非常强调精确性,尤其是惯性导航存在“累计公差”问题,飞得越远误差越大,若没有可靠的内部修正装置予以调节,导弹的圆周概率误差(CEP)很难降下来。
有分析称,经历失败后,DRDO很可能像当初开发“蓝天”、“三叉戟”等战术导弹一样,请求欧洲、俄罗斯或以色列公司出手相助,为“无畏”导弹换用成熟的制导系统,以求尽快拿出成果,从而堵住舆论和政府高层的嘴,毕竟,他们习惯于“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研发效率低 40年来屡败屡战 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火进口大国,新德里也试图培植本国军工能力,可大笔军费花出去了,也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国产化优势。
上世纪70年代起,DRDO启动了不少规模庞大且资金充裕的防务项目,用意是替换现有的外国战斗机、坦克和导弹。但几十年过去,这些项目花钱不少,但没有一样东西能让军方满意,最后又得回到对外采购的路上来。这些项目中,印度国产轻型战斗机(LCA)和“阿琼”主战坦克都大幅度延期。而在装备采购上,印度为了防止外国承包商行贿,而采取政府对政府谈判的形式,印度军队无从发表专业意见,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先进技术。
实际上,印度国防系统最严重的腐败是“错误的决策”,由于新德里总是片面强调“扶植本土军工业”,轻信DRDO的种种承诺,为其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出现问题后又不严厉追究,这种怪现状使得印度军工产业的效率极为糟糕。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邀请英国物理学家布莱科特对该国的军备可持续发展体制进行评估,布莱科特在最后递交的报告中建议,印度的国防开支最好不要超过GDP的2%,推行有限的军事现代化,他还建议由国家出资并控制军事技术研发机构。正是这样的结论,才造就了今天印度军事科研机器的“诡异”表现。 (来源:青年参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