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江摄
非公企业家捐赠的18辆新国标校车昨交付使用。社会车辆注意了
3月20日上午,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广场,18辆黄色“长鼻子”校车一字排开,由太原市非公企业家共同捐赠的18辆校车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是太原市中小学校迄今接收到的数量最多的捐赠校车。
捐赠仪式上,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表示,中小学生出行安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校车安全更需要“软件”升级。通过本报,马兆兴向广大驾驶员呼吁,希望在校车行驶、停靠过程中,其他车辆尽量减速避让。
校车升级换代长鼻子好在哪
“这种校车究竟好在哪?”捐赠现场,长鼻子校车引起不少市民的好奇。
校车生产商、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市场部经理曾庆红表示,此次交付使用的18辆校车全部按照最新校车国标设计制造,每辆校车荷载人数为37人。
记者看到,校车除了黄色和长鼻子等显著特征外,在细节处也照顾到了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专用的上下车扶手和防滑软化车底板可防止孩子在上下车时磕碰或摔倒;学生专用坐椅、安全带和软化处理的坐椅扶手,可确保孩子们乘坐得安全舒适。车内驾驶位旁专门设置了照管人员坐椅,学生坐椅全部采用卡通图案,车内有专门的摄像头。车身左侧有可控的停车指示牌,车身后侧设有专门的紧急逃生门。
据了解,这样一辆安全校车的出厂裸车价在24万元左右,此次校车捐赠活动由太原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起,全市非公企业家共捐助540万元。
参与捐助的企业家代表、山西喜跃发集团董事长刘跃说,他从小生活在阳曲县的偏僻山村,1979年刚刚上学时,需要走40分钟山路去学校,路难行的情境历历在目。“现在尽管条件好了,但很多孩子还是需要自己坐车或是家长接送,尤其在农村,很不安全。”刘跃表示,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加入捐赠队伍。
出行特权待遇现实遭遇种种尴尬
有了校车,如何分配、如何运转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捐赠仪式上,太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8辆校车的分发,将重点照顾寄宿制学生较多的学校。对于校车的后续费用,教育部门表示将由政府承担,司机也已经过培训,等待上岗。“因为校车数量有限,对校车的使用,会优先考虑较偏僻地方的学生。”接受捐助的太原市小店区育才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有40多个孩子来自较为偏远的村子,上下学很不方便,新校车计划用来专门接送这批学生。“现在很多家长还在雇用私家车接送孩子,校车数量远远不够!”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曾对辖区的学生及家长做过调查,仅小店区家长雇用的接送车就有200多辆,“家长也是没办法,学校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在呼吁各界捐助校车的同时,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对于校车出行的安全问题考虑得更多。“教育部门曾经调查过部分校车的使用情况,在行驶和停靠过程中出现多次急刹车等危险情况。”马兆兴表示,根据国家规定,校车享受道路行驶特权,比如停靠时后车减速、不能鸣笛等,但在现实中,这种“特权”并没有得到尊重。
他表示,在校车等硬件升级的同时,更应当加强对学生出行安全的“软件”建设。“全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观念,看见接送孩子的车辆减速慢行,看见学生上下学主动避让。”马兆兴说。
学生交通安全公交接送或成选择
市民对于校车的急切需求,马兆兴表示理解,但同时表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并不能指望校车解决一切。
据了解,目前太原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共1400多所,在校学生近70万,如果按照35人一辆车来计算,约需两万辆校车,不仅费用惊人,还会造成其他问题。
“比如校车如何停放?会不会增加交通拥堵?”马兆兴表示,尽管目前校车缺口还比较大,但参照全国其他省市经验,中小学生出行的安全问题还需要综合治理。
马兆兴表示,出行安全在乡村显得更为突出,这与教育部门撤并校有直接关系。他表示,今后教育部门在撤并校过程中将更加关注个体,“如果撤并校给学生上学确实带来很多不便,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暂缓撤并。”马兆兴表示。
而对于更多的城市中小学生,马兆兴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考虑河南刚刚实行的中小学生公交出行的办法,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河南省郑州市近日出台的《校车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郑州将在城区公交覆盖地区建立沿线公交与中小学校的挂钩联动机制,在中小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开设专用公交车接送学生。目前,已有太原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就此办法咨询过相关单位,计划在今年太原市两会中提出相应建议。
对于郑州的“新政”,马兆兴表示赞同,“如果这个政策能够出台,中小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就能大大缓解!”马兆兴表示。
本报记者 岳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