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郭树清时代”:证券市场改革如何推进?
2013年03月22日0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后郭树清时代”:证券市场改革如何推进?]
“我虽然不在这里,但这里仍有我的传说”对于刚刚告别了郭树清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用这句话来形容显得恰到好处。无论是褒是贬,郭树清18个月证监会主席任期内的改革气象,都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506天新政
在3月17日之后,位于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的中国证监会一直保持着平静,过去18个月中始终是媒体焦点的郭树清,也正在逐渐淡出资本市场的视线。已经正式被任命为山东省委副书记,并有望接任山东省省长的他,已经迅速进入了新的角色。不过市场对他在短短18个月任期内的“新政”依然津津乐道,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
作为中国证监会的第六任主席,同时也是任期最短的一位,在短短的18个月、506天的任期内,郭树清出台了70余项改革举措,其内容也涉及发行体制、行政审批、上市公司分红等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用“勤政”一词来概括郭树清的证监会主席生涯,无论是赞扬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太大的异议。
从这70余项改革举措来看,18个月以来郭树清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对行政和市场的边界进行重新探索,改革发行体制、退市制度,鼓励创新、放松监管,培育更为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并通过大力引进Q FII、R Q FII等长期资金来改变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
在发行制度的改革上,郭树清在任期间,证监会发布了《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则,进一步明确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事项。郭树清主导下的证监会还陆续推出创业板、主板和中小企业板退市制度。其中,证监会首次公开了IPO发审流程,并将IPO预披露提前一个月时间,增强社会对发行人的监督。同时,在郭的任期内,酝酿多年的新三板也正式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尤其是基础市场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鼓励创新上,在郭的任期内,涉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的各种创新政策层出不穷。在证监会的政策支持下,证券公司开展了各种业务和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证监会还修订基金业相关监管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扩大投资标的并推动修订《基金法》。以上对于这些机构的放松管制与鼓励创新,或来自于郭本人对于A股市场的一个基本认知:在他的多次表述中,均提到了A股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的事实,而这与成熟市场相去甚远,也是导致市场波动性剧烈的一大原因。
最后,在改善A股的环境尤其是资金环境上,郭树清也不遗余力。在他任职期间,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 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并正式推出了R Q FII。仅在2012年,新批准72家境外机构的Q FII资格。与此同时,证监会还积极推动了养老金入市的进程。除此之外,证监会还大幅降低市场费用,健全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并对内幕交易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说,郭树清从证监会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上实实在在的改革,对今后股市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仍有遗憾存
有别于一行三会的其他监管部门负责人,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时时刻刻都要面对证券市场的压力。而对于广大的中国股民来说,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证券市场的短期表现,同证监会主席的工作成效联系起来尽管这并不合理:证券市场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许多政策方面的改革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后果之一是,监管部门的改革举措不但要面临来自利益相关方可能的阻碍,同时还可能会受到改革获益者的质疑。
2011年10月29日,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W ind统计数据显示,自那时起一直到今年3月17日 的3 3 4个 交 易 日 中 ,上 证 综 指 累 计 下 跌 了7.88%,其走势大抵呈“W”型,并在2012年12月4日创下了1949.46点的阶段性新低。如果仅从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市场的表现来看,郭树清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一些人看来,尽管郭树清在过去的18个月中颇为“勤政”,但仍然留下了不少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能够对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而其后期在浙江世宝等数只股票的发行上更是回到了新政干预市场的老路上,有违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在另外一些人来看来,郭的改革节奏虽然保持快速,但仍然对于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发行体制中的行政审批触及较少,更多的只是零敲碎打。而对于2012年11月份以后新股发行出现事实上的暂停,证监会随后开展在审企业财务专项审查一事,在不少人看来,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是一个错招。
“A股去年整体低迷,并在5月份之后连续下行、连续创下新低,一系列造假上市、欺诈发行的案例被曝光,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之后,几只缩量发行的新股连续遭到市场的爆炒,也对证监会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定的质疑。”一位券商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监管部门在后期已经对自己一年来的改革产生了一些怀疑。
凭心而论,在涉及证券市场的所有改革中,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由于涉及到的利益方过于广泛:发行人、中介机构、地方政府、PE投资者甚至是一些大的央企盘根错节,始终是改革难度最大、阻力最大的一项。在郭树清的任期中,无论是在预披露环节还是在事后的监督上,新股发行都大为加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监管部门对于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发行人的行政处罚也有明显加强。在郭树清的任期内,证券市场股票定价约束机制逐步增强,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明显下降,股票债券比例失调问题有所缓解,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即使是反对者也承认,从现行的实质审查、行政审核过渡到形式审查和注册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未竟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证券监管部门负责人的人事变动中,市场报以了前所未有程度的关注。早在2012年,就有郭树清离任的消息传出,在今年两会期间,郭树清更是被传出将要执掌中投,此后又传出将调任山东省省长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历任的主席,还没有哪一位像郭树清一样,其去留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
在习惯以恶意揣度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官场的人(其中不乏大量的普通投资者)看来,郭树清在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暂停(尽管证监会并不承认这种说法)IPO,并开展在审企业的财务专项审查,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投行、拟上市公司和PE利益受损对此颇有怨言,因此才合力使得这位勇于改革、公正廉洁的证监会主席仅仅在18个月之后就离开了证监会。而在另外一些更为乐观的看法则认为,郭树清调任地方大员,实际上是为其将来担任更为重要的岗位积累经验,并非坏事。
过去的18个月中,在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给中国证券市场、中国股民留下了许多回忆,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一句“IPO不审行不行”,除此之外,“内幕交易和偷白菜一样都是盗窃”,“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等等,都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郭树清的离去,舆论多数表现出了留恋的情绪。对于普通股民而言,也多数对其抱有好感,同时也亲身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全面改革的一段是历史。
无论如何,郭树清已经离开了证监会。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更为关心的问题则是郭树清时代推进的改革能否继续?IPO会否提前开闸?证券公司乃至财富管理行业的创新与放松管制能否继续?下一阶段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向到底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对于3月17日以来的证监会平静的表现,市场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其下一步的政策取向。
郭主席,再见。(吴黎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