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昨日下午,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里,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恩哥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周其凤不再担任北大校长职务。王恩哥成为北大历史上第26任校长,他也是北大校友,于1987年至1991年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
“一所大学要有梦想”
昨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这一任免决定。
新任校长王恩哥表示,受命担任这一职务,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个人要有梦想,一个国家要有梦想,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全体北大人的梦想。他称,自己深知“北大校长”四字的重量,将谨记“空谈误业,实干兴校”,做一个尽心尽职的校长。
王恩哥回顾了在北大的求学和工作经历。1987年,他进入北大物理系读博士,毕业后曾在中国科学院和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工作。2009年,他再次回到北大,担任物理学院院长。他说,这是自己和北大的“不解之缘”。
在谈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时,王恩哥说,当前中国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北大也站在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上,要抓住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既要引进世界标准,又要注重本土特色,保持守正创新的品格,循序渐进,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为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奋斗。
周其凤因年龄原因卸任
昨日,卸任校长周其凤说了自己的梦想:要让园子(即北大燕园)的学术研究更加出色、让培育的人才更加出色;让热爱园子的人都能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园子里的学生都有在国外游学的经历,让红楼(即北大旧址)回归园子。
2008年,周其凤也是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接替许智宏担任北大校长。周其凤担任北大校长只有四年四个月零八天,即1589天。周其凤现年66岁,并且在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周其凤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勤勉务实、锐意改革、热爱学生、公正廉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昨天,周其凤与新任校长王恩哥、以及现任副校长等人合影留念后,合起双手婉拒了媒体的提问。
王恩哥同志熟悉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强,工作思路清晰、务实,学术水平高,作风正派。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
王恩哥同志在北京大学历经多个岗位的锻炼,业绩突出,责任感强,深受北大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信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学术“大牛”没架子
用学生的话说,王老师就是物理界的‘大牛’了,但他非常关心青年学者,也非常谦虚、严谨。他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在繁杂的管理工作之外还能坚持做出一流的科研成绩。他精力充沛、充满热情,跟他共事会被带动着充满斗志和热情。 北大物理学院青年教师胡宗海
好学的“老班长”
他曾是我们班班长!那时候王恩哥个子不是很高,身材偏瘦。虽然不在同一个寝室楼,但平时都在一起学习,王恩哥的成绩总能名列前茅。王恩哥那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学! 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王恩哥辽大本科时期同班同学闫光辉 据《沈阳晚报》
人物
当过知青 也是海归
北大师生公认王恩哥低调、务实
王恩哥 1957年1月出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正局级)。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195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王恩哥,当过知青,也是“海归”。在北大,很多师生亲切地称他为“恩哥老师”,公认他是一位低调务实的管理者。
名字被误写差点落榜
上世纪60年代的东北,冬天特别寒冷,小时候的王恩哥最喜欢一边听广播,一边惊奇地望着窗户玻璃上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冰花。“冰花为什么会是不同的形状?”那时,他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在书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自然世界。
王恩哥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课堂学习断断续续。中学毕业后,他下乡当了知青。1977年10月,国家正式恢复高考。消息传来时,王恩哥正在地里和乡亲们忙着秋收。1977年12月初,王恩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考试。
考试结束后,成绩在县城公开张榜,队里的会计进城经过时并没有找到王恩哥的名字,回来安慰他来年继续努力。临近春节,不甘心的王恩哥又跑去看榜,结果发现自己的名字被误写为“王思哥”。随后,他进入辽宁大学读物理学。
特殊的门牌号“711”
在辽宁大学念完学士和硕士后,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大物理系,师从章立源教授攻读博士。读研期间,很多同学考虑中途出国,或者弃学从商,王恩哥则全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国内外的重要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1995年,王恩哥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宇航外延生长中心(SVEC)从事研究。当时,回国的留学生很少,社会上流行一种只有二三流的研究者才会回国的说法。
当大家还在议论“他在国外混得这么好,肯定不会回来”时,王恩哥已在大洋彼岸开始收拾归国的行装了。1995年8月,他只身一人回国,受邀成为中科院物理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也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第一位从美国招聘全职回国的青年物理学家。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还比较差,为了节省经费,他与同事们一起动手翻修实验室,往墙上刷浆的工作都是自己亲手干。
他依然坚持多年来的工作习惯:每天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后离开,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711”,这也正是他为勉励自己在物理所办公室上选定的门牌号。
学生爱叫他“恩哥老师”
1999年,年仅42岁的王恩哥成为中科院物理所所长。但在2009年,他再次做出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北大担任物理学院院长。他在一个月内辞去了中科院的所有行政职务。
如何吸引和凝聚最优秀的人才是摆在王恩哥面前的重要问题。有了解情况的老师跟王恩哥说,“老王,我们没法跟人比啊,人家来一个人给十万年薪,还给房子,咱们就五万,还没房子。”但王恩哥有方法,“以前一年进十个的话,现在一年少进几个,把十个人的待遇集中用!”
在他的感召下,谢心澄(现任北大物理学院院长)、陈东敏(现任北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加盟北大。
2011年1月开始,王恩哥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常务副校长,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他率先提出“小班课教学”理念并在全校试点。很多师生都称他为“恩哥老师”,公认他有务实、低调、实干。他也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经常回邮件给素不相识的学生,主动约时间做科研探讨。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邓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